APP下载

多方合建的集约型综合楼设计探索与实践

2021-10-30吉,李

浙江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综合楼办公气象

方 吉,李 炯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3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城市用地持续紧张,无序的建设环境与亟待扩张的急功近利之心,使大量的国土空间被摊大饼式的发展占用了。这种方式不仅侵占了生态和资源环境,也使城市本身的效率下降,建筑能耗激增,寅吃卯粮,不可持续[1]。

为了优化发展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2]。过去很多较小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造一栋业务大楼的情形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以节地为宗旨的多方合建的集约型综合楼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将成为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主流。因此,一线设计人员积极地研究、探索、总结集约型综合楼的设计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浙江玉环,随着玉环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城市高质量配套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中行、中移动、气象中心的办公和业务场所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均申请新建业务大楼。出于节地集约的政策考量,为提高城市土地及空间利用率,将三方的需求整合为新建一幢综合性的大楼。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4 012 m2;地上建筑面积为15 000 m2,由中行玉环支行(以下简称中行)6 500 m2,中移动玉环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移动)6 000 m2,玉环县气象中心(以下简称气象中心)2 500 m2三部分组成;地下建筑面积为3 280 m2。建筑功能涵盖办公、金融、广电、科研等各种类型,功能组成较为复杂。

2 设计难点及策略

由于本项目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块构成,在项目的设计中,三方业主均对自身的主体性及独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对常规的综合楼的设计思路及理念的运用,合理而巧妙地安排综合楼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本次设计考虑的重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探求能将三者的功能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彼此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干扰,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功能和形态组合。要努力做到三者之间既能便利地使用必要的共享空间又能满足各自相对独立、内向、便于管理的要求。

3 总体布局

运用“化零为整”的分析方法,将各组成部分打包处理。因中行的面积最大且银行本身的独立性要求最高,初步考虑将中移动和气象中心进行整合,将综合楼分为东、西两大区块,东侧区块为中行,西侧区块为中移动和气象中心;使建筑总体呈“L”型布局,这样可在基地西侧和北侧留出“L”型公共广场空间以满足中行和中移动的对外营业需求;在基地东南侧由建筑围合形成内院,提供综合楼内部办公及后勤场地。

4 总图交通组织

4.1 出入口设置

机动车主出入口位于地块东南角,开向东侧规划支路,次出入口分三个,分别位于地块西南角、东北角和南侧;在北侧和西侧主干道设行人入口。

在建筑出入口的设置上,遵循“内外有别,各取所需”的设计原则。考虑到中行和中移动的对外营业需求以及气象中心对外展示的可能性,在建筑北侧设置中行营业入口和气象中心办公入口,在西侧设置中移动营业入口,在南侧的内院中设置中行和中移动的办公入口。

4.2 共享地下停车库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也是节地倡导的措施之一[3]。由于本项目用地紧张,需要将大部分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设置三方共享的地下停车库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位利用率。

除了少量供对外营业使用的地面停车位,三方的内部办公人员车辆均沿汽车坡道或非机动车坡道进入地下车库。见图1。

图1 总图交通组织

5 功能划分方式的选择

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三方业主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划分的需求,考虑了两种功能的划分方式进行比较。

第一种方案:建筑东侧区块为中行,西侧区块的中移动和气象中心的功能划分采用分层划分的方式:除1层北侧的门厅之外,中间独立划出几层供气象中心使用。第二种方案:建筑东侧区块为中行,西侧区块的中移动和气象中心的功能划分采用垂直分割的使用方案。见图2。

图2 功能划分方式的比较

综合比较来看,第一种方案按层划分,可以达到各方功能分区明确的需求;同时对于公共功能的共享做到充分合理,互不干扰。

6 竖向交通体系设计

竖向交通体系的设计在满足消防疏散和各功能组成部分竖向交通流线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共享与集约化,减少平面的浪费。

根据人员测算,中行的竖向交通体包含两部电梯和一部消防楼梯,中移动和气象中心部分包含两部电梯和两部消防楼梯。凭借各自独立的体系,两大区块可分别满足常态下的竖向交通需求。两大区块共用位于两者之间的一部消防楼梯,在设计中通过消防前室进行有效分隔,在满足各自消防疏散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了各方功能空间的相对独立性。见图3。

图3 竖向交通体系

7 平面及流线设计

根据面积测算,中行为8层,中移动为7层,气象中心为3层,根据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将各类房间落位布置。

地下层的车库及设备用房为三方共用,采用水电分表计量的方式,避免了设备的重复投资;东侧1~8层为中行部分,其中1~4层为对外营业区,设置独立的竖向客户交通流线,5~8层为行政办公及后勤区,屋顶的露台设计成三方共享的屋顶花园;除1层的气象中心门厅外,西侧1~2层和6~10层为中移动部分,其中1~2层为对外营业及业务办公区,6~10层为行政办公及后勤保障区,在6层设置中移动的员工食堂,紧邻下方的气象中心部分,方便两者共用;3~5层为气象中心部分。

中行部分具有自身独立的竖向办公流线以及客户流线;中移动和气象中心共用一套竖向办公交通体。这样的平面方案布局紧凑,平面利用率高,功能高度集约共享,三方的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干扰较少,方便管理。见图4。

图4 平面及流线

8 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的指导原则是从城市空间的大环境出发,塑造协调和有机的建筑形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条件下,表现建筑的理性特征[4]。由于本项目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块构成,三方业主对于各自功能区块在建筑外在形式上的合理表现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如何在立面造型设计中兼顾三方需求,通过合理的造型设计表达三方各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是立面造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本项目是一幢完整的综合办公楼,如果为了刻意强调各自功能区块的独立性而生硬地塑造各自完全孤立的建筑体量造型,那无疑将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探求将三者抽象的功能空间通过形象直观的外在造型提炼出来,使每一个功能空间对应各自相应的建筑体块。

在最终的方案设计中,中行对应东侧的矩形体块,中移动对应西侧上方的矩形体块,气象中心对应中移动下方的矩形体块。三个体块相互联接形成两个大的实体“L”型体块,两个“L”型体块之间相互咬合、交融,反映了三者在整个建筑构成上是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结的。建筑底部两层形成虚的建筑体量,强调通透的建筑氛围,对应底部的外向性、商业性的功能空间。

这样的外部建筑体块划分充分表达了内部功能空间的关系和秩序,三个功能区块既获得了各自的空间场所特征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彼此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干扰,真正做到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见图5。

图5 最终效果

9 结 语

多方合建的集约型综合楼往往功能复杂,牵扯方众多,有着诸多较难处理的制约因素,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唤起建筑师对于建筑基本问题合理解决的关注[5]。通过这个项目在设计上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得出一些粗浅的心得:1)设计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抓住各方的核心诉求,回应业主的需求,用建筑的手法予以合理地表达;2)在功能设计上,要贯彻集约共享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地做到交通设施、设备用房和其他一些同类功能房间的共用共享,减少浪费;3)在造型表达上,应充分尊重各方的主体性,但也切记不要落入“面面俱到”的没有主次的铺陈,适当地取舍和合并是必不可少的;4)最后,要擅于使用对比的分析方法,多做一些方向上的比较和决策,这会加深设计师对项目的认知,让设计方案更加优化。

猜你喜欢

综合楼办公气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BIM技术在某大型商业综合楼施工中的应用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某综合楼内气体灭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