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

2021-10-25徐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式教学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和设备的蓬勃发展,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来服务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促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为例,设计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移动技术

一、引言

目前,高校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重点放在了信息的传播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究、阐释和讨论;一些重要的学习活动,如培养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知识和知识的运用无法开展;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的提升上成效不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秉承“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自制资源以及优质的拓展资源,同时通过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交流、答疑,使教与学的过程形成了理性的、高质量的互动交流。

二、总体设计思路

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详细设计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其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1.线上学习活动设计

课程的线上学习,主要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前,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在线阅读教师编写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内容,观看微课、电子教材、拓展学习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检测。课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在线讨论区进行交流讨论,也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实时在线向教师提问。课后,教师可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作业、组织测验、考试,追踪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的单元作业进行互评。

2.线下学习活动设计

线下学习以教师的课堂面授为主,教师采取情景导入、知识讲授、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等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以及课后作业的点评、自主学习内容的进行集中答疑反馈等,在课堂面授时进行。

3.同伴互评活动设计

同伴互评,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课程将其活动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进行互评活动的前期准备,确定互评的公用评价标准。教师可在课上,利用课堂讨论、学习通词云,以及线上发帖学习通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制订评价标准,对评价标准达成认知的一致。然后,进行互评练习。教师选择质量中等的作业样品,在课上利用公用标准来评价匿名作业样本;同时,设计互评评语支架,给出修改意见等。接下来,实施同伴互评活动。利用学习通的作业互评功能,教师分发作业给每个学习者,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在线互评、打分,并给出评语。学习者可根据评语进行修改,并进行二次提交。最后,进入教师点评环节。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取二次互评的平均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终认定。

三、案例呈现

下面以第二章“教学媒体”及第五章“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为例,呈现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教学媒体”的教与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师开发录制微课学习资源,利用学习通发布学习视频和任务单;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登录学习通,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

课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导入学习内容“什么是媒体?”,由“媒体”导入“教学媒体”以及相关观点。在学习了“教学媒体的特性”后,教師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练习题,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答题,教师投票展示答题结果。在讲“教学媒体的使用时机”时,教师由案例引入,并总结知识点,学生拿出任务单,分享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进行分析、点评,并总结。

课后:教师利用学习通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区答疑,学生完成作业互评。

2.“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教与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师将本章的学习要求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并上传自制的电子课件、微课和优秀微课作品;学生利用移动终端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浏览电子课件和微课,同时进行作品观摩。通过自主学习对本章关于微课的概念、流程、制作方法等学习内容,形成初步认识。

课中: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并围绕“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制订”这一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微课作业的选题和制作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商定微课作品评价标准。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并逐步完善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完成微课作业,将作品上传学习通平台;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作业互评;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查看作业互评评语以及教师的点评;教师将优秀学生作业在学习通平台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在平台讨论区发帖交流讨论。

四、结语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构建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二是学习资源准备要具备合理,教师对学习资料要有选择和取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三是要确保评价方式的有效性,要注意生生互评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四是依托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微信群等,确保师生互动交流的实时性。

参考文献:

[1]李蒙.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学习教学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8(5):74-76

[2]孙婷.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刘斌.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

[4]刘素敏.“众创学堂”——“混合式研学”与“混合式学习”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实践研究”(2018GJJG507)。

作者简介:徐磊(1977.9)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石家庄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信息化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式教学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