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培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2021-10-15刘媛

职教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

摘 要:职教师范生的职业理念培育是影响其择业就业、指导自身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以分析职业理念培育的重要性为基础,梳理出了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的培育内容,从课程与教学角度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展职业理念培育工作提出了四条途径:融职业理念于课程与教学之中,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真实的学习场景,增加师范生实习、见习机会;树立榜样模范,鼓励学生竞合学习;坚持四年一贯持续培育,实现“知—情—意—行”,通过增强职教师范生从教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师范生由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

关键词: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培育途径

作者简介:刘媛,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101-07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教师供不应求的问题,且随着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越来越需要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职教师范毕业生加入到职业教育事业中。2018—2021年期间,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教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专业意识较为淡薄,职业认同感不足”[1]等入职困境。作为培养职教师师范生的主要阵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方法,培养职教师范生的职业理念,促使其长远发展。

一、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培育的重要意义

“理念”通常与“观念”“信念”等词有相通之意,通常情况下是指我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职业理念是指由职业人员形成及共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一种职业意识形态[2]。因此,我们可将教师职业理念简单理解为教师对职业的看法和观点,职业理念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力量,也是教师所要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因此,对于职教师范生而言,培养其职业理念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科学认识职业教育,树立职教理想,明确职责与使命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向职业学校输送了一大批承担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范毕业生,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但由于一直以来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片面看法,职业学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因此,职教师范生只有从观念层面上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挥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才能科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不带感情色彩地看待职业教育以及职教教师这一职业,并将职业教育目标融入自己的职业理想中,明确职教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之所在。

(二)激发就业兴趣,提高职业吸引力,培育职业责任感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对于职教师范生来说,他们毕业后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工作的意向并不高,“职教师范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业率偏低”[3]。对于已入职的教师来说,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管教”、教师工作繁重等原因,职业院校教师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先要对师范生、准教师、在岗教师开展职业理念培育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就业兴趣,鼓励职教师范生能够选择并坚定不移地投身职教事业。因此,在科学认识职业教育与职教教师这一职业的前提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提高职教教师这份职业对职教师范生的吸引力,增加毕业生的从教积极性,促使职教师范生毕业后乐于从教,积极投身于职教事业中。

(三)明确角色定位,找准学习方向,指导职业行为

作为“准教师”,职教师范生面临毕业就上岗的现状,但由于学生向教师过渡的时间较短,导致师范生难以快速适应职业角色。因此,在师范生培养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理念培育,有利于帮助师范生明确职教教师这一角色以及其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师范生意识到未来工作的环境是职业院校,明确未来的工作角色不仅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一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师傅”。职业理念的培育也有利于师范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职业角色,找准职前培养阶段的学习方向,实现李克强总理所希望的:“职教师范生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魂,培育铸就大批中国制造的合格人才。”[4]总而言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师范教育培养阶段,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就要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理念培育,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深师范生对职业理念的认识与解读,使其愿教、爱教。

二、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培育的基本内容

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该标准指出了“以人为本、学生为主、能力为重、终身学习”[5]的基本理念,这不仅仅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更是中职学校教师以及职教师范生应该具备的理念。2017年,“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其被理解为“凝结在个人和集体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愛岗敬业、无私奉献、协同创新的态度与精神品质。”[6]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对职教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师范生能够“践行师德”,具有“教育情怀、工匠精神”[7]。在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基础上,笔者综合性地构建了职教师范生应具备的职业理念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敬业乐群,爱岗爱教

敬业乐群,爱岗爱教是职业理念的基石。在《学记》中,“敬业乐群”是考察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意为“尊重专注与学业,乐于与人和睦相处”[8]。黄炎培也将“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校训并赋予其新内涵。敬业即是养成积极从教的乐趣,认识到教师服务社会的本质要义,有社会责任感;乐群即是要具备高尚的个人修养,学会合作,乐于与学生、同行同事相互观摩切磋,组成教师实践共同体。一方面,职教师范生要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职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的育人功能及中等职业教育为市场输送劳动者、服务中小企业等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职教师范生也要对中职教师这一职业有准确认识并产生认同感,乐于从教,热爱职业,热爱工作岗位。例如:在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议、与各领域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同事组成教师共同体,研讨交流,互享经验、不断提升和拓展个人业务能力;主动架起学生教师沟通桥梁,掌握并分析学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生互促共长等。职教师范生需要通过一系列互相分享与交流,将经验成果内隐化、组合化、外显化,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要做到敬业乐群,爱岗爱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有准确认识并产生认同感,使他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从教信念,坚定职业选择,并付诸行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也能够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忠于自己的选择。在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师范生学习勇于担任一定岗位的技术工作,造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指导师范生进行职业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激发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成就感,在所学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此外,职业技术师范学校还要让职教师范生学会在实践中协调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将了解到的社会对职业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不断践行“敬业乐群,愛岗爱教”的职业理念。

(二)以人为本,真诚关怀

以人为本,真诚关怀是职业理念的出发点。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人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教书育人这一首要任务,即师范生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本质属性。一方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引导职教师范生意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尊重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另一方面,师范生则要明确职业学校学生也是独特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个体,与普通教育学生有不同发展方向,具有独特性,职教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实现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情感、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差异性以及无限的发展潜力,因而师范生在面对职业学校学生时,都应该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从多元智能角度来看,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培养师范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另外,师范生入职后还需要真诚对待全体学生,不以有色眼光看待学生,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交往,走进学生内心。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真诚关怀”的职业理念,将学生放在首位,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结合实际了解职校学生的发展特征和现状。一是要意识到教育教学是全员全方面全过程,对于经常性请假、旷课、缺勤的学生,应采取主动谈话等措施,使其明白作为学生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形成乐学好学的态度。二是在班级管理上要能体现尊重和赞赏,不得体罚、大声训斥、以分数评价学生行为,应以德服人,以规章制度服人,有理、有据、有节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三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变换角色,换位思考,深入参与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真正达到理解和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更有效实施。综上所述,培育以人为本、真诚关怀的职业理念,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在工作中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等各项事务,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精益求精,专注认真

精益求精,专注认真是职业理念的核心。精益求精是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要求更好,体现在职业中就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对工作要求做到极致的一种追求。”[9]就教师这一职业而言,精益求精、专注认真是教师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体现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动力。李克强总理在参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训室时提到:“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工厂,乃至小作坊都能生产精细优质的产品,使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质卓越。”[10]而教师所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一个个学生而不是物品,因而更需要有这一职业理念。这既是教师对自身的更高要求、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更高要求。正是由于缺乏这一理念追求,部分教师在岗位上安于现状,认为按照教学计划将课程内容讲完就够了;有些师范生认为自己考试及格,完成教育实习、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敷衍了事。为改变这一问题,培育师范生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职业理念尤为必要。

职教师范生应具备“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职业理念,不断实现专业化发展。师范生应努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拓宽相关领域的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职业实践活动。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注重在真实情境中教学,在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师范生应努力成为一名行动研究者,积极发现自己在学习或教育实践中亮点与不足之并进行反思,深入分析原因,从而习得问题解决的新知识与新方法,调整和更新教育教学行为,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四)躬行实践,不断求新

躬行实践,不断求新是职业理念的落脚点。师范生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相关知识,他们要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过程中检验理论、发现新知识。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8]黄炎培认为,“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11]。因此,职教师范生培养目标是让其能将“读书和动手”结合起来,上得了讲台传授知识,下得了车间指导实操,做到理论与实训一体、知识与技能并重。职教师范生从一开始就要把书本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将来培养的学生才能动脑动手齐头并进,让制造的产品精细、高质量[8],让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触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手脑联动、做学合一。

职教师范生应具备“躬行实践、不断求新”的职业理念,如果只是着眼于当下的职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师个人的发展会停滞不前,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教师依照旧有的内容和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先进性,教和学不只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师范生要时刻关注职业、行业发展的动态,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积极学习本专业领域最新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形式,以期实现有效教学。此外,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这需要师范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发现,了解真实环境中的教育教学现状并进行反思,从而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及问题解决建议。

三、职教师范生职业理念培育策略

(一)融职业理念于课程与教学之中,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职业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职教师范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从思想层面提升高度,使他们做到愿教、爱教,在个人行为层面能珍惜职业院校实习机会,并认真对待遇到的工作事务。第二,职教师范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态度认识职业教育与职教教师,不仅要看到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应看到其对服务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改变以往对职业技术教育与职教教师的偏见,提高职业认同感。第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应把职业理念渗透于課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职教师范生对职业理念的了解。除此之外,学校应落实师范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积极性。并不是所有师范生都适合教师职业,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等活动,帮助师范生能够正确选择自己未来工作,做到适者从教、优者从教、愿者从教。对那些不愿进入职业院校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也要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应强迫其从教。为培养出合格的职教师资,师范生能否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是否可以满足职业院校对教师的需求是评价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质量的关键标准。

(二)构建真实的学习场景,增加师范生实习、见习机会

身临其境才能心有所悟。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提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要求师范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解决师范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所学运用这一问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成长,致力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发展自身教育智慧,提高实践反思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迅速适应实际的教学工作,做到“真”学习。首先,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注重真实的教学情境,走进中职学校的校园、课堂,与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近接触,增加职业体验。其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加强与中职学校、中小企业的合作。一是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二是合作开发课程、项目式教材,落实“供需对接、校企合作”,将课程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三是严把考核关,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进行多元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主体包含实践基地带教教师、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同伴及学生等,考核形式有教育实践报告撰写、听课观摩心得、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等,以督促师范生严谨认真地对待实践学习。

(三)教师树立榜样模范,鼓励学生竞合学习

学生具有向师性,“师傅”这一重要他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接受职前教育过程时,任课教师的影响最大。首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师对职业、对学生的态度以及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对师范生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师范院校任课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对职业、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理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典型学习模范,从而带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坚定职业理想。其次,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也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带领师范生从实际情境中体会职教教师的幸福感,在进行教学技能方面指导的同时,也应给予师范生择业就业的指导,鼓励师范生走上讲台,指导师范生讲好一堂课,获得职业体验和实践经验,帮助师范生明确未来就业方向。最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竞合学习也能促进师范生职业理念的培育。例如,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模拟大赛,营造竞争与合作的氛围,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比赛,通过创设教学场景进行模拟教学等。

(四)坚持四年一贯持续培育,实现“知—情—意—行”

职业理念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种,仅靠短时间的培育无法使其在学生身上根深蒂固下来,其培育需要贯穿师范教育整个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习见习等,循序渐渐使师范生掌握职业理念。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可以在大一阶段通过教育教学类公共课程、思政公共课学生让了解职业理念的内容,实现知识层面的掌握;大二阶段开设教育类专业课程、专业性课程等,并结合见习活动,使师范生对职业产生情感和兴趣,从而能够热爱职业,乐于从教,实现情感上的认同;大三阶段开设专业技能训练与指导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师资培养课程,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深层次地理解职业理念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积极投身职业教师队伍中,观念上坚定职业选择;大四阶段通过为期半年的“真”实习,让职教师范生以提升自我为主,投入到实习岗位中,不断发现与思考,将职业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达到“行”的目标。所谓“真”是指师范生要专注认真地参与实习工作,认真观摩学习,不断反思,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进行实习,这既会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也为其毕业论文提供了大量现象资料。通过四年连续不断的显性或隐性的职业理念培育活动,“知—情—意—行”四步骤的培育逐层使师范生职业理念从无到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师范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职业理念的培育工作的结束,而是新一轮的开始,师范生需要在实际岗位上进行自我培育,也就是说师范生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职业理念的培育要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密切联系,教师职业理念既是教师工作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标准,对职教师范生择业就业、指导职业行为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职业理念的培育可以帮助他们科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这一领域,树立个人职教理想。另一方面,职业理念相关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在他们将来进入正式工作岗位时起指导作用。在整个培育过程中,职教师范生应从课堂学习、实地见习、教育实习等途径,不断吸收融合职业理念,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职教师范生培养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继平,唐慧,杜嘉旭.职教师范生入职困境探析[J].职教论坛,2014(12):17-20.

[2]胡珊.职业理念导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念构建浅析[J].时代经贸,2019(30):98-99.

[3]李新發.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调查分析与建议——基于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2—2015年数据[J]. 职教论坛,2018(4):79-87.

[4]中国新闻网.教师节前,李克强到访天津这所学校的双重“深意”[EB/OL].(2017-09-09)[2021-06-13].http://www.gov.cn/xinwen/2017-09/09/content_5223996.htm.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Z].教师〔2013〕12号,2013-09-24.

[6]袁亮.以培育工匠精神涵养教师职业精神[J].教育现代化,2017,4(4):76-77,82.

[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通知[Z].教师司函〔2019〕50号,2019-10-10.

[8]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63-465,76.

[9]李梦卿.传承与发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追寻[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1):3.

[10]中国政府网.教师节前夕李克强鼓励“工匠之师”:让工匠精神深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EB/OL].[2021-06-05].http://www.gov.cn/xinwen/ 2017-09/09/content_5223994.htm.

[1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94.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he Significance, Content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as

LIU Yuan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 professional idea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vocational teachers' job selection, employment and guiding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behavi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as, this paper combs out the cultivation contents of professional ideas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four ways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tegrate professional ideas into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do a good job in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Build a real learning scene and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normal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nternship; Set an exampl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pete and cooperate in learning; enhance the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normal students by designing four-year cultivating system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emotion intention-action", and guide normal students to make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social.

Key words: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as; cultivating path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探究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中学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途径
南宁市现代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索
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的网络消费顾客忠诚培育途径探析
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原因探析与培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