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

2021-10-15张睿李孝川

职教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农村地区

张睿 李孝川

摘 要: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提高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异、促进农村地区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为促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以下建议:创设良好的技术环境;提供良好的动力来源;开发、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性发展的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评估机制。

关键词: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社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立体化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ysdyjs2020039)

作者简介:张睿,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民族教育;李孝川(通讯作者),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087-07\

在线教育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017年,《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优化人工智能应用等教育技术课程,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师范生基本功培养。”[2]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向来都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后疫情时代,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借助在线学习共享教育资源的模式势不可挡,而农村由于教育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性,部分薄弱学校的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低,进而加深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失衡局面。因此,厘清農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是新时代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助推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一环。

一、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教育方式不断地迭代升级,网络学习资源也在迅速增加。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逐渐转变,学校的教学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其中,在线教育更是改变了往日的边缘化地位,混合学习方式也被更多人采纳和接受。在互联网的支撑下,通过在线教育可以使学生打破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等限制进行学习,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优质教学资源传播到在线学习平台上,大部分学习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可以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使在线教育成为传播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大主要途径。新时代,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从整体上看,我国正努力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不论是在教育资源的获取或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程度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好在线教育平台为农村地区的学校挖掘和开发更多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是解决我国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分配不均等问题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逐步推进和《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实施,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和完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便是学校网络建设的落实和完善,2019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3]。其中,解决农村地区的联网问题,使农村学校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就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重点内容。首先,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应当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4]。当前,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全面推进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方式,实现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重中之重。其次,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薄弱地区,因此,推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刻不容缓。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学校普遍存在教育条件落后、教育经费匮乏且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此,2019年7月8日,教育部、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将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水平建设列为重点工作[5]。最后,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共享程度高等优势,为促进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挑战。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农村学校的网络环境,完善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广,是改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分析

如何增加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仍然不成熟,不论是共建共享的技术环境、动力机制或是在线教育资源的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村地区缺乏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主要包括支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硬件和软件。硬件一般指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必须具备的如计算机、网络等物理装置;软件则指支持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等。[6]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地区仍然缺乏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

第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水平也不同。少数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宽带网络建设比较发达且学校网络硬件设施较为完备;而大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村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移动网络的覆盖面难以支撑在线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从而在根源上阻碍了人们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获取,在整体上影响了我国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第二,农村地区网络软环境的建设存在不足。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例如思想观念、组织管理方式、信息交流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7],网络软环境则指除去网络硬件设施之外的网络氛围、网络素养、互联网思维等。农村地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年龄较晚,且缺乏优质的师资和数字资源;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甚至难以保证学校网络硬件设施的齐全,更不用说网络软环境的构建。因此,农村学生普遍缺乏数字素养,加之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同样也缺乏敏感度和前瞻性,使得农村学生在获取、甄别和学习在线教育资源这个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

第三,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地区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设备也逐渐齐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转变,农村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实际运用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如何真正运用好数字化设备共建共享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搭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当前农村地区急需重视的问题。

(二)农村地区缺乏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来源

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需要稳定的动力来源支持。一般认为,资源供给方的动力来源包括内部动力(如经济回报等)和外部动力(如政策驱动等);资源需求方的动力来源包括内部动力(如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等)和外部動力(如运用教育资源的奖励机制等)。[6]目前,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缺乏良性的动力源泉来促进其可持续运行。

第一,我国农村学校的结构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为主,高中阶段的教育较为薄弱,重基础教育轻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严重。从整体上看,由于高中学校在农村地区的规模有限,因此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的总体需求不高;并且,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农村教师受制于沉重的课业和教学压力,缺乏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动力,导致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源不足。

第二,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整合,但缺乏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引导和监管。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依靠公共数字教育平台的支持,在整个农村社区形成良好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学习风气。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数字服务平台的搭建不均衡、不完善,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农村地区的学生无法利用公共平台来获取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农村学生的家长也对在线教育资源缺乏认识和切实的需求,这不仅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差距,也使农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动力降低。

第三,城乡教育投入差距较为明显。虽然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但城乡教育经费的差距仍然存在。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维持,缺乏社会、企业和个人力量的支持,因此现有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多来自于城市学校教师和学者的挖掘、整合,而农村地区学校受制于经费和学校规模,很难激发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方的资源开发动力。加之大部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处于各自封闭状态,彼此缺乏沟通和交流,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或是师资力量的开放度都不够高,而农村学校缺乏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和指导,这进一步导致开发动力的降低。

(三)农村地区缺乏优质在线教育资源

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即为完成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或能够服务于教育,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主要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展示并被使用的高质量资源。目前,在线教育资源的数量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针对农村教育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更是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价值。

第一,由于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加之农村学校管理者对在线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因此大部分农村学校将重心放在硬件设施的采购,忽视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对开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意愿不高,并且农村学校在挖掘和建设符合本校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和管理模式。

第二,农村地区不仅缺乏优质教师资源,而且大部分农村教师的数字素养也不高,对于如何运用互联网设备挖掘和筛选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经验掌握较少。加之农村学校鲜少对教师展开相关的培训,在管理工作中也缺乏相关的奖励机制,导致农村教师没有形成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动力和习惯,长此以往,教师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敏感度将逐渐降低。

第三,虽然目前国家开放了多个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享项目,网络上的国家精品课程、视频资源等种类丰富,但是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稀有。据统计,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国家教育资源中心的学科资源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共85个学科、873个版本,总数近5 000万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教师已超2 100多万人次,晒课2 000多万堂[8],但真正能符合农村师生需求的、融合了乡土元素、具有乡土性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却十分稀少。现有的大部分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在难易程度、内容展示上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适切性不足,大部分农村学校仍更依赖于本土的数字教育资源。

三、促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推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为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创设良好的技术环境

在线教育资源要以互联网为介质进行传播、共享,因此良好的网络技术支撑是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保证。当前,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存在的通信基站不足、互联网普及率低等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第一,首先应当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可以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开展网络建设和运营以提升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并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费用,使广大农村都有机会和能力使用互联网。其次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关注度,将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加强资助力度,避免农村贫困学生因经济原因而无法获取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问题出现。最后可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计划中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费用纳入其中,减少其因缺乏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而无法获取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现象发生。

第二,首先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5G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契机为农村学校打造绿色生态的网络学习环境,補齐农村贫困薄弱学校的网络短板,打破农村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局限。其次可设置硬性监管、考核机制将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纳入农村学校信息化考核范围,聘请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农村教师提供信息化环境下使用在线教育工具挖掘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培训和指导。

第三,完善农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大力引导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来参与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建设。通过外界支持和在线教育技术,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起农村学校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二)为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动力来源

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良好的动力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因而需要同时考虑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内、外在需求,调动双方对资源建设的热情,协调好多元主体间的相关利益,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

第一,农村学校应该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背景,构建农村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动力和热情。学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融合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理念,促进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将教师的考核机制与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的贡献程度和利用程度挂钩,利用外部动力来源激发其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内部动力;同时,将学生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获取技能和共享意识以及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纳入教学任务中,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第二,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备的在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吸取成功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具有完备性和系统性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标准体系。教育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支持度,激发社会资本的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农村地区挖掘和打造可用、适用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同时,还可搭建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地区的教师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三,农村地区普遍属于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的薄弱地区,因此应当与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相对完备的城市学校形成校际帮扶和结对的关系,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全面发展。城市学校应该提高资源开放度,通过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分享给农村薄弱地区和学校,并形成城乡学校互通互助、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改变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集中在名校、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的现象,以促进城乡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为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动力支持。

(三)开发、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性发展的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评估机制

开发和整合具有针对性的农村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需要结合教育部门、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这不仅要在政策上将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重视起来,还要把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运用贯彻落实到农村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挖掘、更新符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

第一,运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使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也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村学校的管理者是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他们要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和数字化素养作为专业发展的目标之一,还要将思想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当中,改变“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的错误思想。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农村学校管理者运用在线教育、开发和整合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能力的培训,使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以及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农村教师是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主体之一,因此需要有一支一专多能、专业技术较高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国城乡优质教师资源配比不均衡,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仍然明显,因此,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推进需要加强农村一线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在线教学的能力;要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处于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开展远程培训,形成农村教师网教共同体,增强农村各校之间、各区域间、城乡间的教学互动。

第三,整合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要利用好政府、专家、协会和企业的力量。要在政府的政策宏观引导下,以农村学校为共建共享的主体,通过专家评估在线教育资源、协会监督共建共享过程、企业提供共建共享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农村地区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能够保持活力;要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充分结合专家、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意见,完善指标体系,建设真正优质的、具有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在线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优质共享资源,也要针对农村教育特色挖掘校本资源,构建符合农村各校特色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办出有农村特色的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应当抓住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契机,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丰富农村地区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配比差异,推进农村教育智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Z].教技〔2017〕7号,2017-12-21.

[2] 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师〔2020〕5号,2020-07-31.

[3]教育部.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378号(教育类403号)提案答复的函[Z].教科技提案〔2020〕199号,2020-10-21.

[4]陈琳,许林.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96-101,127.

[5]教育部,國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Z].教督〔2019〕4号,2019-07-08.

[6]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7):53-58,70.

[7]赵灵芝.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9:23.

[8]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79号建议的答复[Z].教师建议〔2020〕520号,2020-12-08.

[责任编辑    曹   稳]

Research on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ZHANG Rui, LI Xiaochuan

Abstract: The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rural areas, further reduce 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creating a good techn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providing a good motivation source fo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developing and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building a ben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ural areas; high 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农村地区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