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理念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15蔡蓉蓉

职教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在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及挑战的基础上,聚焦人本主义理念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从构建有力的保障机制、营造全方位的教学环境、提供四位一体的对接服务等三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本主义理念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653)

作者简介:蔡蓉蓉,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074-04

人本主义理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本主义理念倡导,从人的本质出发,挖掘出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相融合,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1]。为此,高职院校需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要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目标提供社会服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开展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够借助学校和企业的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为实现三全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培养目标设定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能够为思政课程教学指明方向;教学内容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开拓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开展,能够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增强思政教学的生动性和时代感[2]。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三全育人意识和思政教育水平;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实施素质养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3]。

(二)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

首先,专业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有助于校企双方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教案、明确培养目标。其次,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有助于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对专业和岗位需求准确定位,设定出符合行业准入标准的课程体系。再次,专业教学内容对接产业过程,有助于通过工学交替、订单班培养等模式丰富课程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首先,高职院校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个性特点明确发展方向,以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专业精英力量,指导创新班学生积极参加以提升专业知识为主的科技类比赛。其次,高职院校可以成立职业规划学生小组和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团队成员积极参加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规划和创业类竞赛。再次,高职院校能够凝聚学生会和社团的骨干力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以增强综合能力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有待加强

1.校企合作育人制度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在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養、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如果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就容易出现产教融合办学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创新等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指导性意见,合作企业的资质标准不统一,1+X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缺乏统一要求等[4]。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相应的制度,统一标准和要求,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2.课程体系有待优化。首先,教学理念未能充分将知识灌输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导致为企业输送的人才还需再培训。其次,授课形式未能从传统课堂拓展成企业参与,没有实现校企合作更高层面的要求。再次,课程内容没能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等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聚焦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3.专业教师水平有待提高。首先,双师型教师数量缺乏。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博士、高级工程师等人才,却忽略了“双师”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能力。虽然部分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横向课题的研究、知识产权的研发等科研工作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科研任务的指导。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1.相关政策支持的落实力度不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虽然国家层面就产教融合提出了诸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具体落实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一方面,被国家选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数量较少、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政策的落实也没有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推进,税务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不明确,企业缺乏可执行性的法律保障。

2.产教融合办学方式不够稳固。首先,校企合作方式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较多的是教学参与型,校企双方会因为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改变合作方式,比如:订单班会因为企业的发展限制只接受少量的学生;当教学管理和企业需求产生矛盾时,工学交替活动甚至会被取消。其次,校企合作的企业不固定。因校企双方诉求不同导致合作企业经常变换,导致高职院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首先,企业一般没有为产教融合工作设置专门的岗位、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形成专门的管理条例。其次,校企合作时间一般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时间较短,学生在企业缺乏归属感。再次,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5]。

4.优质合作企业较为稀缺。一是缺乏一些愿意在教育上进行投入,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的社会责任强、格局较大的优质企业。二是缺乏主动愿意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学校解决技术难题的实用型企业。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制度“领”人,构建有力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1.政策文件保障。一是国家应鼓励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政策体系,企业应对照要求积极申请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效推进税务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政策的落实,为企业提供可执行性的法律保障。二是校企双方应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相应的制度,通过基地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等合作形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1+X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要求,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2.工作队伍保障。一是集合社会各界资源,吸纳优质企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二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推进横向课题的研究、知识产权的研发等科研工作。三是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输送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行业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四是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十四五”规划为基础,鼓励校内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引入校外博士高级工程师、产业教授、大师工匠等高层次人才。

3.监督评价保障。一是对政府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提供资金和贷款等经费保障、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二是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当从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展开评价。三是行业在产教融合中既是主体又是连接者,需要从是否提供行业动态信息、指导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对学生的效果评价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等方面[6]。

(二)环境“育”人,营造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教学环境

1.实训教学条件。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学校应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参考不同专业群的教学标准,结合1+X职业资格技能要求,建立与企业生产配套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相匹配的实训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应与高职院校共建工程实践中心、实训基地等,吸引教师深入企业,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研究中,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2.网络教学环境。高职院校资深教授和企业专家应共同参与,搭建以數据管理等为典型特征的网络平台,成立以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特征的大数据云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智能化服务。另外,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资源库,搭建学校智慧教学平台,依托大学生慕课、腾讯课堂等线上平台,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便捷性,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信息化服务。

3.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高职院校应将企业现有的技术标准、案例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再将产品投入到科研中,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高职院校应构建“课堂+实训室+实验室+工作室”一体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和企业利益的有机统一。

(三)服务“暖”人,提供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对接服务

1.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创新思政课程,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开拓学生创新精神等。二是融入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三是共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基层党建,激活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教育合力。

2.科研指导。首先,校企双方应通过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如开展项目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服务、课题申报等。其次,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提高科研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开展模块化项目教学和培训,融入技能竞赛,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

3.就业服务。首先,高职院校应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以及召开就业指导主题班会和讲座,对就业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组织学生观摩和参加校园招聘会、专场招聘会、校园宣讲,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推进就业平台建设,设立线上招聘和资源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其次,企业应通过与学校达成稳定的产教融合合作模式,设置配套的岗位和专项管理条例,循序渐进地锻炼和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

4.心理健康服务。在进入企业实践环节,学生面临着接触人群、所处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环境适应问题、期望与能力不对等、自信心丧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普及朋辈心理辅导,形成校、企、家三方心理育人合力。

人本主义理念认为,教育最终是为了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人本主义理念的主体思想一致,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的发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三全育人”。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瑶瑶.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10):40-44.

[2]孙明霞.“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4-7.

[3]張良,徐卫国,华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137-139.

[4]陈慧.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1):45-48.

[5]江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软件工程,2021(1):60-62.

[6]刘鸿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2-163.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oncept of Humanism

CAI Rongrong

Abstract: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the tas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s to improve service ability an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Guided by the humanistic concep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llenges of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ho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humanistic concept, and explores a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nstructing a powerful guarantee mechanism,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four in one docking servic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humanistic concept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