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的护理

2021-09-25段怡璇尹可欣鄂海燕候洁婧李金环刘红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静脉炎银杏叶上肢

段怡璇,尹可欣,鄂海燕,候洁婧,李金环,刘红艳,兴 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眼科;2.肛肠科,北京,100078)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之一,又以血栓性静脉炎多见[1]。血栓性静脉炎是指发生于人体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由于静脉输液导致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约76%[2]。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运用广泛,与钢针相比,其置入的内套管比较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壁,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降低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相较于常规钢针穿刺输液,静脉留置针更加容易引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美国输液护士学会(INS)2016版《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将静脉炎分以下几个等级:①0级:没有症状;②Ⅰ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③Ⅱ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④Ⅲ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⑤Ⅳ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疼痛、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1英寸(1英寸=2.54 cm)、脓液流出。中药外敷是将配制好的中药外敷于皮肤上,通过中药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在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眼科采用中药外敷治疗1例上肢血栓性静脉炎,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双眼视物逐渐模糊23年余,加重伴眼前黑影20 d,于2021年1月4日以“高风雀目病(双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入院。患者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纳可,寐差梦多,二便调。既往史:高血压1级10年余,糜烂性胃炎5年余,均服药控制。治疗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为主:0.9%氯化钠250 mL+银杏叶提取物87.5mg静脉滴注,1次/d。

1月5日于患者左上肢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24G),留置针穿刺处皮肤无红肿,管路在位通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组液静滴,滴入顺利,无不良反应。1月8日主诉输液后左上肢留置针穿刺处疼痛,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无红肿,无渗血及渗液,给予患者拔除留置针。1月9日观察患者左上肢原留置针穿刺处稍有红肿,未诉疼痛,于右上肢重新留置外周留置针,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组液静脉滴注,液体顺利输注完毕。1月10日患者主诉右上肢留置针处红肿疼痛,触之有微胀感,拔除留置针,观察右上肢有3 cm×3 cm的肿胀;左上肢有7 cm×8 cm的肿胀,2 cm×2 cm红肿且皮温高;患者主诉双上肢留置针穿刺处均疼痛。给予患者左上肢留置针穿刺处0.9%氯化钠注射液擦拭,待干后贴康惠尔透明贴膜。1月10日晚双上肢疼痛未见好转,自述其母亲曾有严重静脉炎病史,担心自己预后不佳。于1月11日周围血管科会诊,诊断:双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给予患者中药外敷和土豆片外敷联合治疗,经过6 d的治疗护理,患者双上肢肤色肤温正常,无肿痛,于1月18日出院。

2 护理

给予患者中药外敷联合土豆片外敷治疗:①中药外敷:将外用中药粉剂(大黄30 g、黄柏15 g、黄芩15g、黄连15g、薄荷15g、马齿苋40g、蒲公英30g、夏枯草30 g)与香油按1:1的比例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双上肢红肿处,用纱布覆盖中药涂抹面积,每次30 min,早晚各1次。②土豆片外敷:温水擦净皮肤上中药,待干30 min,取新鲜较大的土豆洗净切成约10 cm×8 cm薄厚一致的圆形或长条形薄片,覆盖静脉炎红肿范围,土豆片用纱布包扎固定,以免脱落,每次贴敷2~3 h,2次/d。

治疗期间,加强中药外敷效果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观察结果见表1。此外,患者因家人既往有静脉炎病史,担心自己愈后效果,心理压力大,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宣教,做好心理护理与疏导,并向患者普及静脉炎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自身静脉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预后,减轻患者恐惧和焦虑,提高患者依从性。

表1 中药外敷效果观察表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静脉炎是由穿刺导管损伤血管壁导致血行不畅,血瘀不通,不通则痛,而瘀血内化,凝于肌肤,则肿胀发红,导管导致血管壁损伤,使经络不畅,气血阻滞[3]。血栓性静脉炎形成原因分析:①患者自身因素: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23年,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使得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大。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容易引起血管受损,导致静脉炎形成[4]。②药物因素:该患者输注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主要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及周围血液循环障碍,在中医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5]。本次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给药剂量、药液浓度、滴速、配伍用药等情况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患者使用该药时未合用其他药物,判断此不良反应可能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所致。目前国内仅有l例相关报告[6],国外未见类似报道,上述情况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中药外敷以活血化瘀、清热活络为主。大黄、黄柏、黄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马齿苋、蒲公英、夏枯草有消炎散结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的红肿热痛。中药外敷对静脉炎的预防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与中医辨证的原理相符合,对于血管的扩张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治疗应当以行气活血、舒经活络为主,在局部皮肤进行中药外敷,能够让局部血管得到扩张,促进血液的循环,达到消肿止痛、防止炎症的作用,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土豆用于治疗液体外渗[7],因其含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缓解局部肿胀;且土豆内含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达到活血消肿的功效。中药治疗一直都具有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相对良好的特点,在为输液性静脉炎患者提供治疗时,可以根据其病情特点为其选择优质的中药外敷治疗[8]。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外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特点,使用中药外敷,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中药在局部病变位置的渗透吸收,达到清热湿、活血化瘀、理气散结的作用,且中药外敷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外用药物作用于局部,不经肝脏肾脏代谢,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通过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效果观察,阐述了中医外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理念,本研究选血栓性静脉炎热点问题,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逻辑结构严谨,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建议未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增加评价指标,丰富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静脉炎银杏叶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书的怀抱
金色的银杏叶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