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指提拉注射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应用

2021-09-25雯,智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角肌上臂疫苗

郑 雯,智 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1]。新冠疫苗的接种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一步传播和爆发的有力措施[2-3]。依照《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家药监局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2月5日分别批准了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4-5]。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皮疹、低张力与低应答反应、发热及局部硬结等[6]。

上臂三角肌肌肉丰富、脂肪少,疫苗注射后能较快扩散,迅速进入血循环,提高免疫应答。而臀部脂肪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撒,未能或延迟进入血循环,影响了与巨噬细胞的接触,不能将抗原提供给免疫活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应答[7]。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8]。因疫苗广泛使用氢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如使用前未充分摇匀,针头过短会导致药液注射于皮下[9]。接种者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实践中发现,多数接种者接种后均主诉注射部位疼痛,增加接种者不适感。本研究探讨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利用四指提拉注射法减轻接种者的疼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7日—2月1日180例接种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种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1.2 方法

2组注射疫苗均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每支(瓶)0.5 mL,每一次人用剂量0.5 mL,采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接种疫苗的护士均已接受统一培训。

对照组采用常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方法进行操作。打开药液外包装在无菌原则下抽吸药液后,在治疗盘上方排尽空气,给予接种者进行上臂三角肌90°进针肌肉注射。

观察组采用四指提拉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观察组采用四指提拉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将上臂较薄层的肌肉提拉固定后再利用90°进针,刺入1/3深度,即可直接到达肌肉层,可以缩短针在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间神经丰富处停留时间。注射后快速拔针,缓慢将皮肤松开并给予按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接种者注射后的疼痛时长,依据按压时间分为:<15 min、15~30 min、>30min。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价接种者满意度,评价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接种者分组进行疫苗注射后,观察组接种者疼痛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接种者满意87(96.67%)例,对照组接种者满意44(48.89%)例,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注射后疼痛时间的比较[n(%)]min

3 讨论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10-12],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异常不良反应,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硬结等症状。上臂四指提拉肌内注射法是将上臂较薄层的肌肉提拉固定后,再利用90°进针,刺入1/3深度,即可直接到达肌肉层,可以减轻针头在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间神经丰富处停留时间,注射后快速拔针,缓慢将皮肤松开并给予按压,起到无痛的效果。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改良提拉手法为接种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时长短于对照组,接种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提拉手法的应用能够减轻接种者的疼痛感,提升舒适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通过改良提拉手法进行接种注射新冠疫苗,利用提拉法减轻接种者的疼痛,提高接种者满意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作者创新操作手法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立题新颖贴近临床,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字表达通顺,内容详实,体现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三角肌上臂疫苗
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型骨折两种入路复位内固定比较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正装身材怎么练
超声引导上臂中段神经阻滞对前臂改良穿支皮瓣V—Y治疗患者术后肢端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为何双上臂血压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