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矫形器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预防鹰爪的疗效观察

2021-09-23许火连林胡英李秋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矫形器肌张力结果表明

许火连,林胡英,李秋萍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区,广东 茂名 525200)

0 引言

肢体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据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大致有8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该类症状致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迫使患者处于半失能或失能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自悲等消极心态,其中尤其是肩-手综合征的出现,导致患者患侧三角肌和大小鱼际肌萎缩,手指出现痉挛、萎缩、畸形、功能障碍等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形象,给社会、家庭带来重大的压力和负担。现今针对脑卒中上肢肢体运动障碍的研究众多。Mittal等[1]对脑瘫儿童进行神经发育治疗、力量训练、进行性教育、各种PT干预以及矫形器等方式观察对手部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脑瘫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治疗可显著改善因脑瘫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Giray等[2]评估了背心型弹性织物矫形器对脑瘫患者坐姿和总体手部敏捷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示动态弹性织物矫形背心可立即影响坐姿平衡和手部总体敏捷度。在脑瘫患儿中穿着上述矫正器2 h与穿戴6 h效果一致[3]。而本研究是使用一种新的自制矫形器以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因上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鹰爪症状,探究其预防效果,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传统上肢康复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以自制的矫形手套进行治疗。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者[4];②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者;③意识清醒,可服从指导者;④患者单侧肢体瘫痪,手Brunnstrom分期为I-II期;⑤病程在6周以内且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者;⑥无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史者;⑦无严重恶性肿瘤以及其他肝、肾脏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沟通障碍,有严重肝、肾等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体格检查无法合作者;②步行能力,本体感觉有障碍,如脊髓损伤、截肢、短暂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发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以及传统上肢康复疗法。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等。传统上肢康复疗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先利用视、听、触、痛等多种感觉引出手或上肢的随意运动,再训练肩、肘、手等各关节进行平面组合运动,然后进行单关节控制训练,即华智能和的肢体摆放、体位转换等,上述治疗每日两次,每周治疗5 d,共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佩戴自制矫形器辅助治疗。21 d为一个治疗周期,该自制矫形器设计原理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个手指套,底层可根据患者手部肌张力高低选择软硬度的填充物,肌张力高的底层填塞硬板,以使患者手指保存固定于功能为,掌心处填塞棉花,另患者有抓物感,支撑大拇指,并可根据病人手部的大小使用魔术贴固定手背。该矫形手套可两手通用,且可观察手指末段充血情况,同时手指在指套内可活动。

1.3 观察指标。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发病类型。肌张力测定应用MAS评分量表,评分分为0~4级,分级越高,患者手部痉挛程度越严重,其中0级为0分,1级为1分,1+级为1.5分,2级为2分,3级为3分,4级为4分。运动功能评定应用手指功能评定量表FMA选择共同屈曲、共同伸展、钩状抓握、拇指内收、拇指对捏、柱状抓握和球状抓握等7个项目,共14分,其中0分表示不能进行某一动作;1分表示部分能做;2分表示可充分完成。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量表进行指数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如厕等5个项目。总分为40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和BMI评分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手指肌张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手指肌张力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指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指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手功能评定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手功能评定比较(±s)

?

3 讨论

脑卒中一般是指因患者脑部血管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现象,多数是因慢性疾病、年龄等因素而发生的[5]。而多数处于脑卒中软瘫期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如屈指畸形、屈腕旋前等,该类疾病限制了患者正常的手功能,另患肢出现疼痛,常随时间而愈发严重,同时患侧三角肌和大小鱼际肌萎缩,手背多呈肿胀态,手掌多汗且肤色变红,该类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导致患者手指肌膜变硬,最终痉挛成鹰爪样,因手在脑皮质中的投射区较大,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一旦功能受损,其恢复较为困难。据相关医学研究统计报道,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约有80%易引起该类疾病,其中不足20%的患者能恢复到病发前的肢体状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6]。其中痉挛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针对痉挛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助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7]。其中被动牵拉活动被广泛认为可增加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而降低痉挛。而本研究中自制上肢矫形器可有效对患者的手部以及指部屈肌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被动牵拉治疗,另亢奋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进而降低肌张力,促进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指肌张力上,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评分无差异,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手运动功能上,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cCabe等探究了上肢肌电矫形器治疗中风后持续中度上肢损伤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得到显著性改善。Bimol等[8]探究了静息手夹板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在MAS评分上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手夹板可有效改善中风急性期患者手部疼痛和水肿以及上肢功能。李辉等[9]探究了腕手矫形器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手肿胀程度以及双上肢功能评分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与McCabe、Bimol以及李辉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降低其手部曲张力和提高患者手部功能运动,其可能是因为在脑卒中他偏瘫患者治疗中,肌肉被动牵引可有效降低牵张反射的反应性,维持或重新获得手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缓解了因肢体麻痹而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淋巴循环障碍,诱发了手部运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能力上,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M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刘维红等[19]探究了手部矫形器分指板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手部矫形器可改善缓解患者手部运动功能、肌张力、疼痛以及水肿程度。叶正茂等[20]探究了上肢矫形器配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缓和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上肢矫形器配合治疗患者组起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可有效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本研究结果与刘维红和叶正茂等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应用矫形器辅助传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因为该自制矫形器另患者的手指一直处于功能位置并通过有效的康复驯良防止了因其他锻炼而导致上肢的异常痉挛,同时预防了因上肢畸形加重而导致的鹰爪现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自制矫形器是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上稳定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校正患肢畸形,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该矫形器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缓和肢体活动能力与生活能力,防止手部畸形的发生。

猜你喜欢

矫形器肌张力结果表明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