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院前急救转运相关策略探讨

2021-09-23谭米多贺喜陈毅吴敏郑新生宾日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防护服医用我院

谭米多,贺喜,陈毅,吴敏,郑新生,宾日虹

(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0 引言

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人类冠状病毒的新型株引起的,该株被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1]。自武汉市爆发COVID-19,随着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为止[2]。尽管我国在防控疫情期间取得巨大胜利,但随着全球第二次疫情爆发,我国仍不能避免。随着青岛、新疆建设兵团再次出现多个感染COVID-19病例,宣告我国第二次疫情已经开始。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3-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主要切断传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且传播速度快,隐匿。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我院为株洲市地区最大三甲医院,首当起冲担任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院前急救承担转运和救治的重要任务。受过良好训练的运输团队的适当计划,对于安全运输可疑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在没有指南的情况下,要医务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控制COVID-19感染的传播将具有挑战性。因此,为了运送这些患者,需要制定方案并适当执行以防止疾病传播给所涉及的医护人员。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我院院前急救中心联合市救治专家组共同制定疫情期间院前急救转运病人的一系列方案。

1 院前准备

1.1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选取。向全院招募自愿者,自愿参加院前急救疫情期间病人转运工作。优先选取有院前急救中心工作经验医护人员,熟悉院前急救一系列流程,能快速辨别病人相关病情,做好急救前相关准备。

1.2 培训。院前急救中心全体,包括电话联络员,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制度、流程进行培训,并考核,每为人员均需通过考核。另还需熟记本市确诊病例小区。

1.3 人员安排。按病人是否发热、呼吸道症状及小区,分3组(A、B、C组),每个小组分3个套班。A组接治无发热,无确诊病例小区的急救病人;B组接治发热,但无确诊病例小区的急救病人;C组接治有确诊病例小区的急救病人(无论有无发热)。

1.4 转运人员防护。A组、B组医护人员及驾驶司机按二级防护,C组按一级防护。院前急救人员穿戴、脱摘防护用品流程:穿戴流程:①手卫生,戴一次性医用帽;②戴N95口罩;③戴第一层医用手套、穿第一层鞋套;④穿医用防护服;⑤步戴护目镜;⑥戴第二层医用手套;⑦穿防水鞋、穿第二层鞋套;脱摘流程:①手卫生、摘护目镜;②手卫生;③脱防护服,第一层手套、外层鞋套、防水靴;④手卫生、摘护目镜;⑤摘N95口罩、工作帽子、内层;⑥手卫生;⑦沐浴。

穿防护服注意事项:按标准操作流程,穿戴好后,由同组人员相互检查防护装备完整性、合适度,有无无裸露部位,比如头发、皮肤和衣物等。

摘脱防护服注意事项:脱摘防护服过程,仔细检查防护服是否有破损、是否有污染物污染皮肤、黏膜等;如有污染,立即消毒并汇报专家组,由专家组评估是否需施行隔离观察。

1.5 转运车辆。C组转运车辆为专用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A、B两组为急救普通车辆。每组车辆有相隔区域,每个区域内都设有缓冲区,消毒物品,三组人员出入休息室都经不同通道[5]。区域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污物放置桶、回收物品浸泡桶等。每辆车内均配有快速消毒剂、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防护服、医用外科手套、生活及医用污物车辆驾驶室和医疗舱间隔封闭,附有对讲系统和透明观察窗口。桶(均有盖)等;A、B、C三组急救车均有基本急救设施。

1.6 院前转运流程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院前转运流程方式

1.7 其他。每次出诊后,收集出诊途中遇到的困难及不足点,汇报市院专家成员组,通过讨论后进行改进。不断完善疫情期间院前急救中心出诊时所遇到的困难,不断完善转运制度。

1.8 车辆消毒。每次出诊后,车辆安放至指定区域进行消毒。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结合我院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对COVID-19病毒敏感的方法进行消毒。消毒物品:车辆(内)、急救车内仪器设备均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两遍,并用紫外线进行30 min照射,然后通风30 min。院前转运患者。对可回收的防护品如护目镜、防护面罩、橡胶靴等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 min。车辆外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射消毒,两遍。医疗垃圾及污物处理: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封装,严禁丢弃在急救现场;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分装,严禁与医疗垃圾混合;如为疑似COVID-19肺炎病人分泌物需有标明,且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车辆消毒时,将垃圾放置规定区域。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最终进行垃圾的处理。急救人员心理辅导接触确诊COVID-19患者的急救人员,需连续工作2周,隔离2周。在高度紧张环境中,重视急救人员心理辅导,保障生活质量及家庭照顾,营造良好的环境。

2 讨论

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接触、气溶胶体进行传播,无症状者也为传染源,目前无特效药物,只能对症处理,对医务人员的救治是极大挑战。切断传染源,做好个人防护为阻止传染的主要措施。院前急救中心人员在接诊过程中首先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染。其次保护好患者及其他群众,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或感染。COVID-19传染性强,对这类患者的管理需要成立专门管理部门。为了诊断(放射成像,支气管镜检查等)或治疗目的(手术),需要将这些患者运送到医院。或者这些患者诊断已明确,需将其运送到指定区域进行治疗。从隔离病房到COVID-19的重症监护病房也可能需要运输。所有这些运输都有特殊的问题,需要特殊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在社区,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院前急救中心不仅需为转运病人保驾护航,也需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院前急救中心团队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必须提供最佳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在转运过程中,应由训练有素的运输小组保持对生理变量的监测和维持在其期望的水平或目标水平。并且需要接受与COVID-19相关的特殊关注的培训,例如低氧血症,血液动力学的风险不稳定的血栓栓塞等。在转运计划和设备准备中,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并且一些研究表明,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预后,有91%是可预防的。COVID-19在运输过程中传播感染,并将感染引入较新的区域或医院是一个主要问题。车辆和设备的消毒和再利用需要特别注意。当救护车和其他一些运输车辆形成封闭空间时,传染性传播的风险就会增加。

因此,疫情期间急救中心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尤为重要,不仅需了解急救流程、急救技巧,更需熟练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院感知识。在COVID-19疫情爆发初期,对该病毒认识不足,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当地疫情防控专家小组,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院前急救流程是有必要的。我院结合COVID-19的传染特点,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防护培训,对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关爱急救人员,及时梳理心理不良情绪,保障其家庭良好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院急救中心人员和防控疫情专家小组多方不断努力,截至目前,我院医务人员无一例感染,并维持本地区急救患者及时救治的良好条件。为以后再次疫情爆发提供了良好救治和转运基础。

猜你喜欢

防护服医用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