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E对上颌第一磨牙及牙槽骨影响的CBCT研究

2021-09-15王以玲任旭升靳淑梅张志超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根上颌

徐 超,王以玲,任旭升,林 鹏,靳淑梅,张志超(通讯作者)

(1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 山东 济南 250001)(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山东 济南 250033)

上颌牙弓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之一,其表现为上颌宽度不足、腭盖高拱、后牙反颌等。上颌快速扩弓是正畸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对上颌两侧牙齿施加强大的矫形力,使上颌宽度得以改善。传统的扩弓器由于磨牙支抗不足在治疗中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近年来,种植钉辅助扩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其疗效已获得国内外正畸医生的普遍认可[1]。然而由于后牙稳定带环的存在,仍不可避免地对磨牙产生一定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24例患者的(利用锥形束CT)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详情。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9月于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需行颌骨骨性扩弓(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n,MSE)骨性扩弓技术的患者24例,年龄在13~17岁,平均年龄14.6岁,其中男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15.5岁,女性14例,平均年龄14.0岁。纳入标准:①经分析诊断存在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②单侧或双侧后牙反颌;③以双侧第一磨牙为稳定基牙制作MSE-Ⅱ扩弓器;④无正畸治疗史,无颞下颌关节病史。排除标准:①牙性宽度不足;②存在影响扩弓治疗的全身疾病;③患者依从性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法按要求使用MSE扩弓器;④其他影响扩弓治疗的情况。治疗前与患者详细沟通治疗计划,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1 研究方法

患者在常规正畸治疗前行MSE上颌骨骨性扩弓治疗。术前拍摄CBCT(T1),取模,以上颌第一磨牙为基牙制作稳定带环,并设计扩弓器。局麻下粘结扩弓器,并植入四颗支抗钉。术后三天开始加力,每日加力一次,一次转动1/6圈,至上颌磨牙腭尖与下颌磨牙颊尖相对停止加力进入保持阶段,术后三个月拍摄CBCT(T2)。

1.2 测量项目

①鼻底宽度(W1);②上颌基骨宽度(W2);③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距离(W3);④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A1);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A2);⑥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T1L、T1R);⑦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T2L、T2R);⑧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釉牙骨质界与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H1L、H1R);⑨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釉牙骨质界与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H2L、H2R);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长度(L1L、L1R);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远颊根长度(L2L、L2R);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根长度(L3L、L3R)。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侧第一磨牙中央窝宽度变化

如表1,MSE扩弓治疗结束后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宽度明显改善,平均增加5.96 mm,与扩弓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鼻底和上颌基骨宽度变化

如表1,与扩弓前相比,鼻底宽度和上颌基骨宽度分别增加4.22 mm和4.36 mm,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其宽度变化显著小于第一磨牙中央窝间宽度变化(P<0.05)。

表1 上颌各部位宽度变化(±s,mm)

表1 上颌各部位宽度变化(±s,mm)

注:*表示T2-T1有统计学意义,a表示与W1比有统计学意义,b表示与W2比有统计学意义。

测量项目 W1 W2 W3 T127.7±4.0261.6±3.9646.9±4.41 T231.9±4.3365.9±4.0952.9±4.02 T2-T1(ΔW) 4.22±1.274.36±2.325.96±3.61ab t 8.5716.28.09 P 0.000* 0.000* 0.000*

2.3 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倾斜角度变化

如表2,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在扩弓后倾斜角度分别增加3.29°和3.55°,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左右两侧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

表2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变化(±s,°)

表2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变化(±s,°)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测量项目 A1 A2 T198.7±3.5298.0±4.50 T2102.0±3.45101.5±3.42 T2-T13.29±2.803.55±2.68 t 5.746.50 P 0.000* 0.000*

2.4 牙槽骨厚度变化

如表3,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在扩弓治疗后显著减小,左右两侧厚度分别减少0.287 mm和0.446 mm。而腭侧牙槽骨厚度未见显著减小。

2.5 牙槽嵴高度变化

如表3,扩弓后第一磨牙唇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增加,提示唇侧牙槽嵴顶出现明显吸收,左右两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258 mm和0.196 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侧牙槽嵴高度未见显著降低。

表3 上颌第一磨牙颊舌侧骨壁高度和厚度变化(mm)

3 讨论

快速扩弓的原理在于通过强大的扩张力打开腭中缝,使得上颌宽度得以改善[2]。通常,临床上为了获得更加稳定的扩弓效果,在扩弓治疗中尽量增大骨效应减少牙效应。由于牙齿提供的支抗较为有限,传统的快速扩弓治疗常产生更为明显的牙效应,严重影响扩弓效果。种植体辅助快速扩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有研究表明,扩弓治疗后上颌在垂直方向上呈楔形扩开,在磨牙牙冠水平和上颌基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与扩弓前相比磨牙间宽度变化显著大于鼻底和上颌基骨的宽度变化。

磨牙的颊向移动可分为整体移动与倾斜移动,通常来讲,扩弓治疗对磨牙的颊向移动效应以倾斜移动为主。对于种植体辅助扩弓治疗造成的牙齿倾斜效应,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的意见[4-5]。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结果显示,左右两侧上颌磨牙倾斜角度为3.29°和3.55°,大于上述研究所报道的数值。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加力频率较小,力量积累较为缓和,因而产生了更大的牙齿颊倾效应。本次研究发现,MSE治疗后第一磨牙颊侧骨皮质出现较为明显的骨质吸收,左右两侧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287 mm和0.446 mm,高度分别减小0.258 mm和0.196 mm。

牙周组织改建导致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牙根吸收的主要因素,个体的易感程度在牙根吸收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不同个体的牙根吸收程度常常呈现较大的差别[6]。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在使用MSE扩弓后未发生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MSE骨性扩弓器通过固定于上颌骨的支抗钉将大部分矫形力直接传导至颌骨,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且未出现明显的牙根长度变化,但在治疗过程中上颌第一磨牙依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颊倾及牙槽骨退缩,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警惕。由于本试验研究周期较短,MSE的临床效果还需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评估。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根上颌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