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型臂X射线机在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放射防护

2021-09-15程远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型臂下位机型

程远达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科 北京 100021)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具有较高的愈合率,但是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可发生泌尿系感染、应激性溃疡以及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可以重建骨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及固定,帮助患者术后尽早下床锻炼[1]。为提升手术效果,术中需要以C型臂X射线机确定复位效果,其在提升临床诊疗效果和确保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C型臂X射线机的电离辐射可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之微创手术治疗盛行,使得C型臂X射线机被广泛应用于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为保证手术效果以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需要充分重视放射防护[2]。本文主要分析C型臂X射线机在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放射防护措施,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25例;患者年龄上限值为80岁,年龄下限值为65岁,年龄平均(69.92±2.48)岁;依据骨折部位及体位要求,术中选择上位机型C型臂X射线机型患者例数占27例,下位机型C型臂X射线机型患者例数占29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09815),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

入选标准:因车祸、高处坠落所致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且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术中需要应用C型臂X射线机的患者;手术时间在3 h内的患者。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意愿纳入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使用X、γ射线剂量仪(RJFJ-B1 济宁儒佳)和辐射剂量巡测仪(RJ-1200 济宁儒佳)对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C型臂X射线机(PLX7100A 普利欧视有限责任公司)辐射剂量进行检测。

C型臂X射线机应用过程中依据球管所在位置将机型分为上位、下位,球管分别于手术床面上50 cm和床下50 cm,手术过程中,设置C型臂X射线机的曝光条件为电流1.0 mA和电压70 kV。对C型臂X射线机手术床旁术者身体各部位的照射剂量水平以X、γ射线剂量仪进行检测,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相同的一批医护人员完成,且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均有遵照要求穿戴好铅衣、铅手套、铅围领等,手术医生全程站立于手术台旁,应用X、γ射线剂量仪对医护人员的头、颈、胸、腹、手部所受辐射总量进行测量,各部位的辐射总量检测次数为5次,最后结果为5次检测结果的均值。

检测有防护手术间和无防护手术间的门、窗、墙以及楼梯的辐射量,检测过程中,取自制硅胶体模放置于手术床上,对人体散射条件进行模拟,调节曝光条件为电压70 kV和电流1.0 mA。检测过程中,C臂机球管在手术床面上方50 cm位置,对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对于C型臂X射线机工作过程中手术间各部位30 cm位置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各部位检测5次,取均值。有防护措施手术间即为在相同的手术间周围放置厚度为0.5 mm的铅屏风展开模拟防护工作,随后测试各部位的辐射量。

依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展开试验检测操作,试验标准参考《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上位机型和下位机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辐射时间以及透视次数)。(2)统计上、下位机型相关医务人员身体部位(头、颈、胸、腹以及手部)的辐射剂量。(3)分析有、无防护措施手术间各部位(门、窗、墙、楼)辐射剂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下位机型手术相关指标

上位机型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辐射时间同下位机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上位机型和下位机型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上位机型和下位机型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辐射时间/s 透视次数/次上位机型 2731.19±5.4245.07±3.6412.13±0.89下位机型 2931.05±5.3644.89±3.7112.26±0.91 t 0.100.180.540.920.860.59 P

2.2 相关医务人员身体部位辐射剂量

上位机型相关医务人员头部、颈部以及胸部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下位机型(P<0.05),上、下位机型相关医务人员的腹部和手部辐射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上、下机型相关医务人员的身体部位辐射剂量(±s,×10-5Gy/h)

表2 比较上、下机型相关医务人员的身体部位辐射剂量(±s,×10-5Gy/h)

组别 例数 头部 颈部 胸部上位机型 2746.07±2.7650.28±3.6453.41±2.26下位机型 2916.35±1.9822.59±2.7339.46±2.15 t 46.5532.3523.670.010.010.01 P组别 例数 腹部 手部上位机型 2749.39±3.1756.69±4.07下位机型 2949.24±3.1556.53±4.02 t 0.180.150.860.88 P

2.3 有、无防护措施手术间各部位辐射剂量

有防护措施手术间的门、窗、墙辐射剂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无防护措施手术间(P<0.05);两组楼辐射剂量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有防护措施和无防护措施手术间各部位辐射剂量(±s,×10-5Gy/h)

表3 比较有防护措施和无防护措施手术间各部位辐射剂量(±s,×10-5Gy/h)

组别 门 窗 楼 墙无防护措施手术间 269.47±12.47115.48±9.4616.49±2.2794.63±5.12有防护措施手术间 15.39±2.0613.03±1.9816.26±2.1919.97±3.36 t 44.9723.700.1627.260.010.010.870.01 P

3 讨论

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即为手术内固定治疗和早期活动,手术过程中应用C型臂X射线机在提升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X射线技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设备发展和升级而逐渐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中,其可以充分发挥C型臂X射线的特征,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影响,且可以辅助手术医生开展手术。但是随着临床研究逐渐深入,发现C型臂X射线机在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可产生大量辐射,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长时间以及高频次接触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或生理学改变,且可导致各系统出现放射性损伤,甚至可能出现白血病以及皮肤癌变,威胁人体健康。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4],手术相关医务人员频繁地应用C型臂X射线机,因此接受的辐射量较多,为此充分重视手术室放射剂量测量工作以及医务人员、患者的防护工作为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上位机型和下位机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辐射时间以及透视次数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上位机型相关医务人员的头部、颈部、胸部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下位机型,手部和腹部辐射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上、下位机型均可对医务人员的身体产生辐射剂量,其中以头部、颈部和胸部最为明显,因此为减少手术中医务人员机体所受辐射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尽可能选择下位机型C型臂X射线机[5]。

综上所述,C型臂X射线机在微创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可产生一定辐射剂量,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均存在不良影响,为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型臂下位机型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C型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
移动式C型臂故障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景洪电厂监控系统下位机数据传输网络改造
围观党“下位”,吐槽帝“登基”
CAN总线并发通信时下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C型臂X线介导经皮克氏针闭合固定治疗指骨骨折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