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应用价值

2021-09-15刘国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入选者脱髓鞘影像学

刘国权

(茂名市中医院影像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为神经髓鞘脱,其特征表现为神经元胞体和轴索存在轻度受累,较为典型的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和多发性硬化,对于非典型病例而言,单纯通过影像学、病理学以及症状表现难以诊断鉴别[1]。这一些疾病主要影响到大脑内的白质,还可能影响到脑干脊髓等相关部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比如影响到脊髓炎极后区会出现反复的呃逆、恶心呕吐[2],影响到视神经会出现视力的下降,影响到脊髓会出现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国外存在神经脱髓鞘疾病MRI以及CT诊断有关报道,多数病例通常会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予以手术治疗,然而大部分病例并不需要进行手术,可采用激素治疗,为此需要正确认识以及诊断此病。此次研究抽取50例患者将其进行分组研究,分析CT联合MRI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经过手术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患者,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CT组与联合组,CT组患者为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6±4.2)岁,联合组患者为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6.6±4.7)岁。将联合组与CT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入选者经诊断均为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入选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入选者经检查血常规无异常;入选者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入选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4]:出现显著病毒感染者;存在发热病史者;脑脊液检查者;接种疫苗者。

1.3 方法

CT组患者进行CT诊断,选择Brightspeed Elite型CT设备,横断为10~12层,层厚设置为8~10 mm,层距设置为6~10 mm,扫描对比剂选择泛影葡胺,对患者进行静脉团注60~100 mL,注射流率1.5 mL/s,设置延迟时间为60 s。

联合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诊断,CT诊断方法同CT组,选择Magnetom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表面设置线圈,序列选择FSE或者SE,设置层厚5~8 mm,设置间隔3 mm,T1WI设置为400~500 ms,TE设置为10~15 ms,T2WI TR设置为2000~3000 ms,TE设置为90~100 ms,按照患者体重0.1 mmol/kg对Gd-DTPA注射后进行加强扫描,常规扫描横轴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

1.4 评估指标

比较联合组以及CT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同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选择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数据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联合组进行诊断后其准确率为80%,CT组进行诊断后其准确率为60%,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n(%)]

2.2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后发现不均匀高密度位置,内侧观察到低密度位置,病变表现为卵圆形,具有清楚的边界,同时周围可清晰看到水肿,存在轻度占位,加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型。MRI检查过程中多数病灶表现为T1和T2长信号,此外少数病灶表现为T1长信号以及T1短信号混杂信号,加强扫描表示病变出现不规则花环样加强,病变周围出现显著水肿。病灶主要分布位置为脑室周围白质位置和脑皮层下。

3 讨论

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患病人群范围广泛,主要人群为青少年,同时此病出现形式为中枢神经系统单发肿块,容易将其诊断为脑肿瘤,而产生误诊的主要因素大致为:①虽然常见为多发硬化,但是对无显著症状表现病例而言,病情无改善,且出现复发交替;②此病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异性;③本病具有较低的复发率,目前临床并无大量文献,为此临床缺少对于此病的深入分析[5-6]。

伴随MRI以及CT影像学技术的完善发展,对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7]。CT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存在肿瘤样占位效应,同时表现为环形强化和水肿,上述非显著表现和神经系统肿瘤难以区分,容易出现误诊,提升了诊断困难程度。有学者认为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CT在病灶空间角度予以相应的帮助,扫描过程中通过窄窗以及薄层技术,有助于找出病灶,同时对患者的脑脊液检查以及症状病史了解可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排除,提升CT对于疾病的诊断准确率[8-9]。临床对80例颅内占位病变患者通过CT平扫进行检查,结果表示CT检查时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为低密度病灶,肿瘤性病变则表现为混杂密度或者高密度。并且有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肿瘤样脱髓鞘病变进行CT诊断病灶并未出现高密度,胶质瘤经过诊断大部分呈现高密度,密度差异对于胶质瘤以及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0]。对于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而言,MRI诊断较为有效,可及时发现病灶。MRI因为多方位成像以及无颅底骨质伪影影响等因素,可将病灶范围以及数量直观呈现,并且MRI对脑白质位置病灶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有学者分析后表示中枢神经脱髓鞘性假瘤加强扫描特点表现为开环征,临床意义显著。然而以形态学角度而言,MRI和CT对于肿胀性脱髓疾病存在诊断困难,可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合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本次研究抽取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示联合和CT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和60%,对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联合应用具有临床可行性。MRI诊断疾病的灵敏度和CT相比,前者高于后者,同时MRI诊断效果好于CT,和CT相对比而言,MRI以及T2WI对于脑组织水分加强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及时发现病灶。MRI对于脊柱外伤具有正确的空间定位,可将外伤引发的脊髓病变以及损伤进行直观呈现[11]。影像学结果显示病灶主要分布位置为脑室周围白质位置和脑皮层下,CT病灶周围存在水肿,对造影剂注射后低密度病灶并无强化,少数病灶出现不均匀强化或者占位效应,MRI影像学表现为强弱不一低信号病灶,具有清楚的病灶,大部分病灶并未出现占位效应,部分病例出现水肿或者轻度占位,Gd-DTPA注射后少数病灶产生结节状加强,因此极易出现误诊,诊断为脑转移瘤[12]。

综上所述,CT联合MRI检查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RI可弥补CT的劣势,提升诊断准确率,然而对于相似影像学病变需要和临床资料结合予以诊断。此次研究因为研究时间过短以及样本数量过少,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入选者脱髓鞘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