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CT及MR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9-15王景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肩锁锁骨符合率

王景景

(邳州市人民医院CT/MRI室 江苏 邳州 221300)

在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肩部损伤性病症[1]。从现阶段该病症的发生概率来看,其在常见的肩部损伤中比例高达12%左右,而且对于已经出现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来说,其维持基础日常生活的难度较大,需及时接受治疗[2]。而肩锁关节脱位轻症者的症状则相对隐匿易造成漏误诊,故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加以鉴别十分重要[3]。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X线、CT及MR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此次纳入患者中男、女的比例为60:56;年龄32~59岁,均值为(41.52±6.33);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55例、砸伤20例、高空坠落41例;脱位部位:左侧59例、右侧57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此次纳入患者均经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者;②患者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关节损伤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临床资料存在缺失者。

1.2 方法

纳入患者均在入院后的24 h内予以X线及CT扫描诊断,此后需在其入院7 d后行MR扫描诊断。具体检测方式如下:(1)X线:在检查操作前,需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标准肩关节前后位以及应力前后位;采取前一体位进行检测中,若X线较透亮,需选用较低曝光条件片;采取后一体位时,则需指导患者保持直立位,并在双手负重5~10 kg,然后进行关节外旋,此后将双上肢肌肉放松后接受检查。(2)CT:使用多排螺旋CT为患者检查,在检查前同样需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然后采用薄层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结果应用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进行整理,进而观察患者肩锁关节的对应关系、肩锁间隙以及喙锁间隙,评估患者病情。(3)MR:在实施扫描检查前也需结合患者的病情指导其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需以仰卧中立位或是轻度外旋位接受检查,在检查中需对横断面、斜矢状面以及斜冠状面进行扫描。

在所有纳入患者均经三种检查形式扫描后,需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交给放射科及骨科医生共同阅片,进而结合患者的手术情况,在Rockwook分型标准下分析患者的肩锁关节脱位分型情况。

Rockwook 分型标准:①Ⅰ型:可见完整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且肩锁关节间距无异常;②Ⅱ型:喙锁间距变大,肩锁关节变宽且垂直方向上轻度分离;同时锁骨远端较肩峰高,且较锁骨厚度小;③Ⅲ型:锁骨远端较肩峰高且有移位,厚度超过一个锁骨厚度;同时喙锁间距增加25%~100%;④Ⅳ型:肩锁韧带、喙锁韧带都出现断裂损伤,上喙锁间距前后距离增加,锁骨远端有向后移位情况;⑤V型:肩锁和喙锁韧带断裂,锁骨远端出现向上移位严重,喙锁间距增加100%~300%;⑥Ⅵ型:韧带断裂,锁骨远端发生移位,且移位到肩峰或喙突下,喙锁间隙较正常侧明显减小。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所有纳入患者的疾病分型情况以及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系统进行采集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率(%)表示,行t、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分型情况

11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肩锁间距增宽患者65例,包含Ⅱ型、Ⅲ型、Ⅳ型及Ⅴ型患者;喙锁间距增宽患者51例,分为增宽距离<4 mm及>4 mm;锁骨远端高于肩峰患者70例,其中Ⅱ型、Ⅲ型患者分别29例、41例。见表1。

表1 116例患者疾病分型情况

2.2 诊断符合率及漏误诊率比较

比较三种不同检测方式的结果发现,MR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及CT检查,且漏误诊率低于X线及CT检查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三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一般为受到外力作用所致,继而引发关节脱位[4]。一旦病情继续发展,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发挥,并为其带来一定的生理痛苦,同时也会对其正常的生活造成干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于这一病症在早期阶段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因而易出现漏误诊情况,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后期会导致关节脱位情况严重,影响预后[6]。因此针对这一病症及早进行有效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

从肩锁关节的生理解剖结构来看,这一关节主要由肩峰关节面端与锁骨肩峰关节面端构成,其稳定性多需要在韧带控制下才能够实现,一旦患者受到了较大的外力作用,就易导致这一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肩锁关节脱位情况的发生[7]。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表现,特别是针对轻症型患者,很容易出现漏误诊,从而错过治疗,对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而对比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断方案来看,较为常见的方式主要包含X线、CT以及MR三种,其中,X线是一种比较常规的诊断形式,应用这一诊断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发现患者的骨质受损情况,但其难以对组织、韧带以及软骨受损情况进行诊断,因而漏误诊概率较高,诊断价值有限[8]。螺旋CT检查能够较为清晰地对患者的肩锁关节对应关系进行观察,其针对肩锁关节中的细小骨碎片以及骨膜撕裂情况也能够较好的反映及显示,并能够对喙锁距离及肩锁距离进行计算[9]。但是其难以观察骨性结构,针对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评估价值也有所不足。而MR则属于一种多参数、多角度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其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能够更为显著地评估肩锁关节脱位类型,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0]。

研究结果发现,在11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治疗中,X线诊断符合率为75.00%,CT为82.76%,MR为96.55%,三者对比可见MR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同时,MR诊断的漏误诊率对比X线及CT检查也更低。

综上所述,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MR检查明显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可有效规避临床漏误诊情况的发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在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断中,若单纯应用X线诊断存在较为显著的技术局限性,而CT检查尽管能够将患者的骨膜撕裂、肩锁关节对应关系及锁骨远端错位情况反映出来,但在骨性结构、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的评估方面仍有所欠缺。MR检查则能够在得到CT检查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韧带损伤情况,是当下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最为有效的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诊断及评估方法,可为临床伤情的判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锁锁骨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锁骨钩板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Endobu tton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修补及不修补肩锁韧带的对照研究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