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CT与MRI联合检查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15朱春雾刘欣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一致性恶性肝硬化

朱春雾,刘欣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老年科 上海 200333)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带有进行性特点,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难度大[1]。在肝硬化的发病初期,患者难以自觉症状出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肝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成不典型增生性结节,最终导致肝癌的出现。肝癌患者的预后差,因此要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当患者有肝硬化疾病时,需要对肝脏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早期鉴别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手术病理检查结节的良恶性带有创伤性,而影像学检查相对安全[2]。CT和MRI是现阶段应用较多的影像学治疗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检查中发挥非常好的效果,具有无创、可重复进行等特点,相比较手术创伤检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基于此,在本次的病例检查中,将CT与MRI两种影像学方式进行连用,对肝硬化背景下的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检查,总结其检查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查对象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患者,患者需要进行肝脏良恶性结节鉴别检查。患者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37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8.36±0.24)岁。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楚且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同意接受检查分析;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肝硬化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存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影像学检查禁忌证者;不配合检查者。

1.2 检查方式

所有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方式与设备均一致。CT检查仪器应用GE 64排CT,西门子256层双源CT。MRI检查的设备是GE Discovery 750W 3.0T。在开展检查前,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知晓检查的流程和配合要点,使患者配合检查。

1.2.1 CT检查 在检查前8 h患者需保持空腹的状态,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和屏气的交替训练,在检查前进行碘过敏试验,确保检查的正常进行。患者在检查过程保持仰卧位,从头进入检查设备中。扫描是定位中心在剑突,叮嘱患者身体要保持垂直,使扫描线垂直扫描通过。检查从膈肌顶的位置开始扫描,直至髂棘处[3]。首先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平扫,设置各项扫描参数如下:电压120 kV,电流380 mA,螺距是1.375,层厚1.0 mm,重建层厚设置为0.625 mm。平扫完毕后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患者的肘静脉团注射碘海醇造影剂,注射剂量是80 mL,注射速率是3.0 mL/s,将扫描容积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并传送至护理工作站中,对患者肝脏病变的形态、特征和强化方式等进行多期、多平面的重组观察[4]。在检查完毕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安抚患者的情绪。留观20 min,确定患者无异常情况后可离开。叮嘱患者在检查后需要多饮水,将体内的造影剂尽快排出。

1.2.2 MRI检查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与CT检查相同,增加对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从头进入检查设备中。选择的扫描线圈是8通道相控阵体,剑突定位检查的中心,让患者的身体纵轴与扫描线保持垂直的状态,从由膈肌顶位置依从扫描至髂棘位置。MRI平扫检查的序列是冠状位T2WI、横断位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T2WI[5]。随后用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扫描的各项参数如下:层厚3 mm,无间距,视野:40 mm×30 mm,矩阵192×256,最短采集周期,0.75激励次数。在扫描之前,需要对患者注射造影剂,通常选择在肘部静脉团的位置,造影剂是钆喷酸葡胺。护理人员要控制注射速率为2.5 mL/s和剂量0.2 mL/kg。注射完毕后等候25 s,扫描为延迟期,门脉期的等候时间是60 s,动脉期的扫描等候时间是90 s。部分患者有延迟扫描的检查需要时,要等候3 min后进行延迟扫描检查。将扫描数据统一传送至处理站中,对患者进行病变形态学和强化方式进行分析[6]。

1.3 评价指标

依据手术病理的真实检查结果为主,联合CT与MRI的检查结果,对手术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度[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同时采用一致性检验验证患者的检测结果,当Kappa值>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当Kappa值在0.4~0.75时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当Kappa值<0.4时则表示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82例患者的肝脏结节检查结果如下: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48例。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开展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了CT与MRI联合检查的结果对照,其中KappaMRI联合CT=0.900>0.75,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说明联合检查的准确率和诊断率较高。如表1所示。

表1 CT与MRI联合诊断肝脏良恶性结节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统计(例)

3 讨论

肝硬化会导致患者的肝脏细胞受损,细胞的受损和修复时再生结节受到纤维组织的包绕后会大面积的破坏肝脏原有的结构,结节因此产生[8]。结节分成良恶性病变,早期对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早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现阶段检查常用的方式是影像学检查,例如CT和MRI。CT检查在腹部病变检查中应用较多,其定量和定位的价值高,在扫描检查中可以大面积的暴露肝脏病灶面的情况,成像清晰,检查的准确率高[9]。MRI检查借助射频脉冲和强磁场,作用于人体中的氢质子,对病灶部位进行检查成像。MRI检查的优势多方位、多参数和多序列,软组织分辨率高,在检查过程中没有任何辐射,因此安全性更好[10]。

临床研究发现,正常状态下,肝脏组织中75%的组织血液源自门静脉,25%源自肝固有动脉。当肝硬化患者的结节进展为肝癌时,恶性肿瘤的供血主要来源于肝动脉。与门静脉灌注的时间相比较,肝脏的动脉灌注时间要早30s,因此在肘部静脉团注射造影剂30 s和60 s时,可获得肝动脉期图像和门静脉图像[11]。肝硬化结节的血供需要来源于门静脉,因此检查中的强化特诊与肝脏实施的特点相一致,可以借此进行鉴别诊断[12]。

从上文表1中的数据统计可知,本次分析对患者进行CT与MRI联合检查,其中恶性46例,良性32例,联合检查的确诊率是95.12%(78/82),KappaMRI联合CT=0.900>0.75,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表示CT与MRI联合检查对患者的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检查的价值高。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疾病控制的背景下,如何判断疾病良性还是恶性,需要及时地对肝脏良恶性结节进行临床判断,开展影像学检查就显得更具意义。而CT与MRI在诊断鉴别的过程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检查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一致性恶性肝硬化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