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压缩骨折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体会

2021-09-15姚利兴李方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椎体螺旋腰椎

姚利兴,李方正

(东海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脊柱骨折疾病类型,一般与患者受到前屈力相关,患者病变表现有椎体前半部压缩、脊椎受牵拉力损伤等。根据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胸腰椎段压缩骨折疾病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压缩性骨折疾病,且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据分析与女性患者随年龄增长钙质流失情况比男性严重有关[1]。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案进行骨折处复位治疗,以降低疾病致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做好疾病术前诊断,准确了解患者骨折情况,不遗漏任何细微损伤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有积极作用[2]。近年来,随着现代临床技术的发展,CT仪器的检查质量也相应提高,使其可通过层间距重建、薄层扫描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展现患者病灶细微结构,提高临床诊断率[3-4]。基于此,本文将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40例疑似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技术与常规DR技术检查,所有患者性别比例分布为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4.28±5.66)岁。所选患者均有明显腰椎活动受限表现,在本院接受治疗,可获取其手术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引导患者接受常规DR技术检查,扫描患者胸腰椎正侧位,接下来引导患者接受CT检查,采用院内16层传统扫描仪(SOMATOM Emotion16设备序列号80662),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120 mA、层厚为5 mm、螺距为0.65,扫描范围为患者病变区为中心,包括2~3个正常椎体,先进行平扫检查,而后采用重建层厚0.75 mm,卷积核B10s非常平滑,窗值headB对图像进行重建,将处理后图像发送至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法、三维重建等技术,复原患者胸腰椎结构,多角度进行观察。

选择院内2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师进行检查,从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三个角度进行骨折征象分析,讨论患者骨折结果。

1.3 观察指标

(1)疾病检出率: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讨论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2)检查结果:16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不同角度对不同骨折的显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检出率比较

对40例疑似患者进行手术检查,最终确诊阳性35例,阴性5例,采用常规DR技术进行检查,确诊27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确诊33例,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阳性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3922,P=0.5312>0.05),见表1;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发现16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要高于常规DR技术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结果比较(例)

表2 两组诊断价值比较[%(n/m)]

2.2 检查结果比较

对40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单纯压缩性、爆裂性、椎体附件、压缩性四种骨折类型,总计48例,分析发现CT扫描重建技术在矢状位角度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冠状位、横断面(P<0.05),见表3。

表3 CT扫描重建技术不同角度结果比较[n(%)]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依照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可分为前柱、中柱、后柱三个部分,其主要作为是用来保护脊髓以及脏腑器官,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遮挡来自后方的外力冲击。因此当脊柱受到损伤后,可引起脊髓受损,对患者活动能力影响较为严重,脊柱骨折在临床骨折疾病中占比达到5%~6%,近年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5]。胸腰椎是胸椎与腰椎的移行区,其上胸椎具有活动幅度小、稳定性强的特点,其下的腰椎具有活动幅度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所以易出现应力集中造成损伤。研究发现胸腰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常见,多为外力间接作用导致,很少与直接遭受暴力冲击有关[6]。传统用DR技术以及CT平扫进行检查,虽然也能提供一部分骨折信息,但其信息相对较少,且图像质量较低,很多细微损伤难以发现,因此影响了骨折修复效率,所以在临床上认可度较低。现阶段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方案,但其对影像学诊断结果的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提高诊断质量,成为了临床上较关注的一项课题[7]。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40例疑似患者进行检查,比较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16层螺旋CT扫描在准确度与灵敏度上均占检查优势;比较CT扫描不同角度检查结果,发现矢状位角度的检出率要高于冠状位、横断面,说明其更有助于临床研究治疗。这是因为在检查胸腰椎受损患者时,其椎体出现压缩、楔形变形问题并不代表患者就为骨折问题,先天性脊椎发育不良也有可能造成楔形病变,而且一些陈旧骨折也有可能成为病变原因,因此在检查时需要明确患者椎骨轮廓以及骨小梁结构,才能提高疾病确诊率。16层螺旋CT在进行检查时,其可以围绕任意轴旋转,变换检查角度,增加了图像采集的多元性,提高了图像立体感,更有利于医师进行观察。而且在采集完成图像后,系统会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对于任何一解剖位置进行立体成像处理,重点显示病灶部位,也有效解决了病灶部位结构复杂或结构重叠问题,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另外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骨水泥量分布不足或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也会造成邻近椎体骨折问题,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其可通过重建技术模拟正常腰椎前凸状态,是重建矢状面的关键,这一点也有效提高了疾病治疗安全性[8-10]。

总而言之,在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更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椎体螺旋腰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