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双能量成像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体会

2021-09-15朱慧明张世科谢光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结晶

朱慧明,张世科,谢光辉,范 静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惠州 516211)

痛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1],受嘌呤摄入过多、嘌呤代谢长期活跃或尿酸排泄障碍等因素影响,血液中尿酸酸浓度增高,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患者的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现象,从而引发关节损伤、慢性关节炎等症状。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环境卫生情况、医疗卫生等方面不断变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患病人群愈加年轻化。对痛风患者而言,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但早期痛风具有较差的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甚至有些早期无任何症状显示,因此,痛风的早期诊断相对困难。目前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但关节腔抽液普及难度较高,且病症早期尿酸盐结晶较小,容易导致漏诊现象发生[2]。因此,如何在患病早期有效诊断痛风是治疗的关键之一,而双能CT在痛风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其具有无创性,因此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基于此,本研究对DE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5例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0例,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内有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8±8.2)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3.6±1.2)年。对照组15例,为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内有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2±8.0)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2±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治疗时,临床医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及体格等进行检查。

两组患者均进行CT双能量成像(dual-energy CT imaging, DECT)检测,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的双能量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与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电流240 mA)不同,双能量扫描的参数为:管电压80 kV与140 kV,螺距0.6,速度24 mm/周,探测器准直64 mm×0.625 mm,球管转速1.8182 r/s,FOV 14.8 cm,扫描层厚与间距均5 mm,重建层厚1.25 mm。仰卧时,扫描患者的两侧膝关节、双足及踝关节;俯卧时,扫描患者的两侧肘关节、腕关节及双手。扫描结束后,通过西门子Syngo.Via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工作站中的Dual Energy软件,选择结节最大层面,感兴趣区面积为最大层面的2/3左右。单能谱成像(40~140 keV,间隔5 keV),软组织窗下(窗宽350 HU、窗位50 HU)测量单能量成像与120kV混合能量成像的CT值。寻找关节周围高密度的尿酸盐沉积区,痛风结晶以伪彩标记显示,骨质标记呈现为蓝紫色,尿酸盐结晶标记呈现为绿色,结合尿酸盐结合的冠状面、横断面及矢状面完成伪彩图及容积再现图的重建。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独立完成对所有图像的分析,对尿酸盐结晶情况进行检查。观察研究图像中每一处关节及软组织部位,并判断该部位是否有绿色伪彩存在。若疼痛发作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绿色伪彩现象,则为阳性(尿酸盐结晶沉积);若未出现绿色伪彩现象,则为阴性。图像分析结束后,若两位医师意见相异,可由第三位资深医师对图像进行判定,以两位结果一致为最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性

观察组:医师临床诊断结果表明,20例患者均出现尿盐酸结晶沉积现象;而DECT扫描结果表明,观察组有18例阳性患者,2例阴性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0.0%(18/20)。对照组中,医师临床诊断结果表明15例均为阴性,而DECT检测表明有1例阳性,14例阴性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3.3%(14/15)。在DECT检测中,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差距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以临床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与DECT检测的结果相近,两组指标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盐酸结晶沉积现象检测[n(%)]

2.2 尿酸盐结晶沉积分布情况

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DECT扫描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8例,双足、双手中弥漫性绿色影像明显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共253处,踝关节162处,膝关节、腕关节及肘关节分别为68处、17处、6处。医师临床评估中,共有85处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腕关节22处,肘关节16处,膝关节20处,踝关节27处。DECT诊断出的尿酸盐结晶沉积数量是临床诊断的3倍,见表2。

表2 尿酸盐结晶沉积分布情况对比(例)

3 结论

痛风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640年,随着时间流逝,痛风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临床表现中,痛风性关节炎(GA)具有较高的代表性,G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中,并趋向于年轻化,有较多的引发因素,如:血尿酸改变、创伤、激素、肥胖等[3]。是一种因血液中尿酸含量长期饱和,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不断形成,并在患者体内的关节、肾脏等部位沉积,从而引发的炎症反应。GA主要于足踝处发生,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其发病晚期的并发症较多,如关节障碍、尿路结石、骨质受损等[5],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GA患者普遍存在的高血尿酸现象,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高危病症密切相关。因此,其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GA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临床诊断中,穿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该诊断的运用中问题较多,如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为有创检查,并且在早期诊断中有漏诊现象,因此不适用于GA的早期临床诊治。随着社会发展,GA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多,2007年,双能CT第一次被报道出能够在GA的诊断中运用。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4]将高频肌骨超声及能谱CT视为能够对痛风诊断起到辅助作用的最新影像学诊断技术。近年来人们对痛风的多次研究结果表明,CT双能量成像(DECT)在痛风的临床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痛风的有效诊疗。对比普通CT,DECT有相同甚至更少的放射剂量;对比MRI及超声,DECT可对尿酸盐结晶及其他晶体进行辨别,并在病变解剖区域具有可视化优势。同时,其还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其主要扫描方法是:在同一时间内,以两种不同能量的X线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扫描,通过扫描获取病变组织的特异性图像,并在三维重建工作站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不同颜色将患者的骨质、病变组织及软组织等加以区分,从而使人们对尿酸盐结晶沉积现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本次研究中,对35例患者采用DECT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对于GA患者而言,与临床检查相比,DE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更高。观察组20例患者中,DECT检测为18例阳性,2例阴性,诊断灵敏度为90.0%(18/20)。对照组中,医师临床诊断结果表明15例均为阴性,而DECT检测将表明有1例阳性,14例阴性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3.3%(14/15)。在DECT检测中,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指标差距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以临床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与DECT检测的结果相近,两组指标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由此可知,DECT检测有着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在对尿酸盐结晶沉积位置的检查中,DECT发现253处沉积,分别位于患者的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其中,踝关节162处,膝关节68处、腕关节17处、肘关节6处,其准确率高于临床检查(P<0.05)。

综上所述,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中,CT双能量成像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医师对尿酸盐结晶沉积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其在检查过程中不会为患者带来创伤,并且扫描速度快,还能将骨质情况充分显示出来,同时还利用颜色对尿酸盐结晶沉积状况进行标记,直观表达出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利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后续进行有效治疗。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结晶
“长大”的结晶
痛风的治疗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