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冠状动脉CT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对PCI术后复诊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1-09-15冯德勇丁玲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低剂量冠脉噪声

冯德勇,丁玲新,程 璐

(1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重庆 408400)(2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重庆 4084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常用方法,其能通过导管技术达到疏通狭窄闭塞的目的,已广泛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治疗。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T检查手段也在日益更新完善,其中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诊断手段,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无创性等优点,而其在预测冠心病风险中也具有较明显的作用;但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细且运动幅度大,其对于参数标准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为保证清晰优质的图像质量,应考虑更大的曝光量,因此CT成像辐射剂量与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已出现较多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如降低管电压或管电流、大螺距快速扫描技术、缩短扫描长度、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等,其中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是现如今国内推荐使用的一种图像重建技术,其不仅能在保证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提高图像质量,加上其能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效果及计算能力,还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已逐渐运用于各个医学领域中[1],杜恒鑫等[2]的研究显示低剂量冠状动脉CT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有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等优势,对于提高冠脉支架内腔图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将接受支架复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低剂量冠状动脉CT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对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支架复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无对比剂过敏史;②临床资料完整详实;③精神、认知、听觉等功能正常;⑤患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心功能不全;②肝肾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④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8~80(54.50±10.29)年,平均体质指数(BMI)21~26(24.30±1.55)kg/m2;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29~80(55.31±9.46)年,平均BMI 21~26(24.30±1.55)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YXYJ-2020第35号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低剂量冠状动脉CT检查,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舒适仰卧位,采用美国GE-Revolution256螺旋CT设备从气管分叉至膈肌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注: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调节)、层厚为0.625 mm、球馆旋转时间为0.28 s、矩阵为512 mm×512 mm、准直器宽度为160 mm×0.625 mm、扫描长度为9.5~18.5 mm、视野为250 mm×250 mm;然后利用造影剂触发扫描技术监测主动脉中心点,注射10 s后每1 s监测一次,当主动脉中心点触发阈值为180 HU后开启自动扫描,并嘱咐患者屏气6 s,即可开始扫描;对比剂注射:采用20 G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艾苏显碘佛醇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L:74.1 g(每1 mL含350 mg碘),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27]70 mL,流率为5.0 mL/s,注射完成后以5.0 mL/s速率注射20~3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刷。

观察组在以上给基础给予全模型迭代重建,具体操作如下:将上诉原始数据传至美国GE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将图像统计模型、数据统计模型、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得到薄层轴位图像。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1)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其标准可根据参考文献[3]分为5分制,1分:图像质量差,且无法观察到内部情况,支架结构模糊;2分:图像质量差,管腔清晰度低切支架结构模糊;3分:图像质量较好,可观察到内部情况,但支架结构与边界模糊;4分:图像质量好,且管腔CT值高于正常值。边界略模糊但能观察支架结构;5分:图像质量优等,且管腔CT值在正常范围内,边界及支架结构清晰,分辨率高。(2)分别取两组左冠状动脉根部0.2 cm2感兴趣区,测定其冠脉CT值,并将测得值的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值,并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其中SNR=管腔CT值/图像噪声值;CNR=(管腔CT值-冠脉CT值)/图像噪声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分少于对照组,5分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n(%)]

2.2 两组图像质量相关参数比较

两组冠脉CT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噪声值低于对照组(P<0.05),SNR、CNR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相关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图像质量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冠脉CT值/HU 图像噪声值观察组 50675.45±159.5532.54±8.15对照组 50673.61±162.3836.49±7.93 t 0.0572.456 P 0.9550.016

表2 (续)

3 讨论

PCI术后可能会存在支架狭窄、断裂、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相关观察预测,会逐渐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冠状动脉支架复诊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就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手段,但由于图像质量会受到支架伪影影响,加上CT技术辐射剂量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如何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的使用是现如今我院影像科研究的重点。据梁春意等[4]的研究显示,低剂量CT扫描结合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用于周围型肺癌患者中,不仅能保证低剂量使用,还能提高图像整体质量,完整显示影像学征象。为此我院将低剂量冠状动脉CT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用于PCI术后支架复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结果显示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图像噪声值低于对照组,SNR、CNR高于对照组,表明低剂量冠状动脉CT结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可实现低剂量的同时保证高质量图像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优势有关:①利用先验知识采集并建立多个模型,考虑了焦点尺寸、X线宽度等多层因素,能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②能不断迭代重建,引入空间几何等条件来减少模型与数据之间的差异,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图像,同时还能优化统计模型、数据模型等达到降噪目的[5]。

综上所述,将低剂量冠状动脉CT中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用于PCI术后支架复诊中,能达到在低辐射的同时获取更高图像质量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剂量冠脉噪声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控制噪声有妙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