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1-09-15曾学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肿块螺旋影像学

曾学文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1300)

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常规的乳腺癌治疗手术需要大面积切除癌性病灶,对患者的形体美观影响较为严重[1-2]。故在乳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与病情鉴别中,有效的病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明确患者的生理状态与病情进展状态,从而在后续的医疗与病情方面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3-4];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0例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基于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的方式,探析多层螺旋CT的临床检验与病理检出率的数据差异,探析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0例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诊断,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9.15±1.75)岁。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基本资料齐全,调研期间无失联行为,无影像学诊断禁忌证;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未签署调研意愿书者;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证者;基本资料不全者;患者失联。

1.2 方法

CT诊断方法:仪器设备选择美国GE公司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设备参数:管电压120 kV、电流120 mAs,窗位、窗宽分别为0~50、300~500,层厚、层距均为5 mm,患者体位:俯卧位25例,仰卧位15例;扫描范围:胸廓至乳房下缘,行连续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50 mL,2瓶),注射速率为2.5 mL/s;延迟40 s扫描。

1.3 评判标准

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数据由3名以上影像科专业医师进行分析与诊断,图像数据在传回工作站后,行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完成数据分析后作组间数据对比,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共计收录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40例,病理诊断结果表明,浸润型导管癌21例、髓样癌8例、腺癌5例、单纯性癌症4例,确诊患者共计38例,占比95.00%。

2.2 诊断结果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40例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CT诊断中,CT诊断确诊35例,由表中数据得出,CT诊断灵敏度为89.47%(34/38)、特异度为50.00%(1/2)、准确度为87.50%(35/40)、阳性预测值为97.14%(34/35)、阴性预测值为20.00%(1/5),CT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4090,P=0.2352>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数据分析(例)

2.3 CT诊断结果分析

确诊38例乳腺癌患者CT诊断结果中,乳腺肿块见于外上象限患者共计30例(78.95%),影像学形态不规则者28例(73.68%),其中有13例患者边界可见毛刺象限、有5例患者存在钙化表现、有6例患者皮肤状态改变、5例患者存在乳头内陷表现、8例存在周围侵犯表现,见表2。

表2 CT诊断结果分析[n(%)]

3 讨论

乳腺癌是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患者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的病理表现,早期病理表现主要以乳房肿块、乳房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发病期间确诊以后,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治疗方式根治乳腺癌疾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些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步上升,对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影响较为严重。在乳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钼靶X线在临床检出率方面应用价值显著,但是在影像学成像、观察病灶大小、部位、数量、形态等方面,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要高于钼靶X线,多层螺旋CT的临床使用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病灶大小、部位形态、数量等重要信息,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病灶周围的生理情况以及淋巴结情况,为患者病理状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干预的临床实施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5-6]。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干预,影像学显示,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大多数形状不规则,病灶周边可见毛刺,患者皮肤状态改变,乳房后间浸润现象,在扫描过程中,肿瘤密度要高于一般腺体,影像学成像清晰,肿块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液化坏死区,且因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血运丰富,在影像学检查中,癌细胞组织有着较高的碘浓度表现与摄碘能力,在影像学检查中反馈明显。乳腺癌疾病的临床检验中,需要与乳腺增生、纤维瘤等良性肿瘤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在病理表现方面,病理差异主要在肿块形态、边缘状态、边界站台、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有着明显的症状差异,其次在间接征象中,恶性肿瘤钙化数量多,呈泥沙样,良性肿瘤钙化少,颗粒粗大;最后便是在肿块血运方面,恶性肿瘤血管增粗、新生细小血管从,血运状态明显,而良性肿瘤无血运增加现象[7-8]。

研究数据分析得知:本次研究中收录的40例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通过影像学诊断分析,相关结果表明:检出浸润型导管癌21例、髓样癌8例、腺癌5例、单纯性癌症4例,影像学检查确诊共计38例;而在同时期进行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中,相关的诊断结果表明,CT诊断确诊35例,CT诊断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7.14%、阴性预测值为20.00%,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在确诊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分析中,乳腺肿块见于外上象限患者30例(78.95%),影像学形态不规则者28例(73.68%),其中46.43%的患者病灶边界部位可见毛刺征象、17.86%的患者影像学征象中存在钙化表现、有21.43%的患者自身皮肤状态改变、17.86%的患者存在乳头内陷表现、28.57%的患者存在周围侵犯表现,说明CT影像学的诊断结果中,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征象分析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数据证实,在乳腺癌病情的无创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显著,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9]。

综上所述,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的病情干预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分析,降低临床诊断难度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病理干预介入时间的缩短,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肿块螺旋影像学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旋风“螺旋丸”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