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ST段联合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脂蛋白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21-09-14蔡宏华张美玲骆小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导联心电图例数

蔡宏华 张美玲 骆小娟

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广东湛江 524001;2.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 524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 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年轻化,患病后易引发心源性休克、心衰及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1]。因此,应在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目前,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辅助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该检查具有无创性,其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长时间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出现误诊,需配合其他诊断方式进行进一步确诊[2]。研究表明,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关性[3]。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acyl transferase,LCAT)是人体内的一种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代谢[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ST段联合血清LPa、LCAT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n=66)和CAG阴性组(n=54)。CAG阳性组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1~82岁,平 均(70.31±6.17)岁;病 程2~12年,平 均(5.01±1.02)年。CAG阴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1~82岁,平均(70.14±6.11)岁;病程2~13年,平均(5.12±1.04)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均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②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V者;③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肌梗死者;②合并肝肾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合并血液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导联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患者24 h内的心电图变化,患者保持正常日常活动,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与人工筛查进行数据分析。

血清LCAT水平检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于-80℃条件下进行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dit Diagnostics,规格型号:Sapphire 350,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2401699号]检测血清LP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LCAT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

CAG:经患者股动脉径路,采用Judkin法进行检查,每根血管投照3个体位,由2名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完成。采用直径法对患者右冠状动脉进行评估。阳性: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大分支任一病变管腔的狭窄≥50%者,则为心肌缺血;反之为阴性。

以CAG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LCAT、LPa水平及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比较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诊断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诊断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诊断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2)心肌缺血诊断标准:①ST段水平型或者下斜型压低≥0.1 mV,且出现在J点后的0.08 s处。②ST段改变的持续时间在1 min以上。③两次缺血发作时间的间隔在1 min以上[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Pa、LCAT水平比较

80例冠心病患者的CAG结果显示,CAG阳性 患 者57.50%(46/80),CAG阴 性 患 者42.50%(34/80)。CAG阳性组患者的血清LPa、LCAT水平高于C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Pa、LCAT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LPa、LCAT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比较

CAG阴性组患者的ST段压低为496阵次,CAG阳性组患者的ST段压低为125阵次,两组患者的发作时间集中在6~12点,但两组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比较[n(%),阵次]

2.3 血清LPa、LCAT、12导联心电图单独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见表3。

表3 血清LPa、LCAT、12导联心电图单独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机体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病变,致使血管腔出现狭窄或者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可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目前,冠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但该检查为有创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因此探寻有效、无创性检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通过连续24 h监测患者的全息心电信号来诊断心肌缺血性疾病,可反应出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及发生阵次等信息[7]。心肌细胞损伤后会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钾离子泵及心肌电流发生改变,心电图表现出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较强,出现粥样斑块狭窄时以重构的方式进行代偿,致使血管降低到正常状态的30%~65%时才出现ST段变化,诊断的敏感性较低,故而单独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研究显示,心电图联合血清LPa可提高心肌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9]。血清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10]。LCAT活性升高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11]。因此,检测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LPa和LCAT水平联合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诊断。

王萍等[12]报道,CAG阳性组患者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C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MPO、24 h DEG三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检测。本研究结果显示,CAG阳性组患者的血清LPa、LCAT水平高于C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独检测。本研究结果与王萍等[12]的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血清LPa、LCAT联合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可能为:①冠心病阳性患者因其体内动脉粥样斑块严重,当动脉粥样即将碎裂时,大量的LPa进入到血液中,导致血清LPa水平上升[13-14];②LCAT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阳性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导致血清LCAT活性升高,LCAT水平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15];③单项LPa、LCAT检测的敏感性较高,但易受到其他干扰导致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联合心电图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12导联心电图联合血清LPa、LCAT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本研究局限性:动态心电图检出的ST段改变不仅出现在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中,也可以出现在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或者没有冠心病的健康人群。ST段改变除可由心肌缺血引起外,还可由药物及生理因素等引起,尽管本研究采取的检查措施可减少误差发生,但部分误差仍无法避免。本研究研究对象的样本数较少,将来应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猜你喜欢

导联心电图例数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