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结合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14彭铭嫦黄伴金吴翠杏林洁颜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绞痛穴位中药

彭铭嫦 黄伴金 吴翠杏 林洁颜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云浮 52730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相关数据表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47.78%[1]。有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但常规护理项目涉及护理项目全面性较差,造成患者配合西医治疗时往往表现出低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控制症状的基础上,还应当为患者补充疾病知识,同时有效控制心绞痛的症状,提高配合度并通过易接受的方式来达到改善疾病目的。中药穴位敷贴是结合中药药理与穴位刺激的干预方式,通过刺激肌表、穴位作用于经络及脏腑,从而起到内病外治目的[2-3]。目前临床对健康教育配合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道较少,本研究重点探讨两者联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疾病缓解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后续优化冠心病心绞痛护理干预提供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3—8月云浮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疾病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5]中气虚血瘀证型,且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明显者;②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内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等;②患有全身血液性疾病者;③合并气虚血瘀证型以外的其他证型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2~79岁,平均(67.32±4.22)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6.38±1.77)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3~79岁,平均(68.11±4.16)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6.51±1.7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包括监测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提供干净舒适病房环境,护理至出院日;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等润肠通便,干预3个月。

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配合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健康教育:①发放冠心病心绞痛健康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冠心病心绞痛防治讲座等;②建立微信公众号,并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之友”微信群,将健康教育内容上传至公众号和微信群,患者及家属也可通过微信群随时留言并提出相关疑问,护士耐心集中解答,同时还要注重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导。通过微信(1周1次,每次15 min)、电话(2周1次)、门诊(1个月1次)等方式进行随访。

中药穴位敷贴:敷贴穴位包括足三里穴、内关穴(双穴)、心俞穴(双穴)、膻中穴。敷贴药饼组方:薤白粉、肉桂粉1∶1混合。消毒敷贴穴位,将敷贴药饼(直径1 cm,高0.5 cm)贴于穴位,配合胶布固定,1 d更换1次,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生活质量。①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参照《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5],观察患者出现的气短、心悸、胸闷等症状表现,根据每个症状严重程度不同评分,分值设置为0~3分,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症状改善越显著。②记录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③生活质量评估: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6]评估,该量表主要构成内容分别为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单项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气短、心悸、胸闷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气短、心悸及胸闷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气短、心悸及胸闷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s,分)

?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持续时间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程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持续时间比较(±s)

?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得分和总分相比较高于干预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得分和总分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变化,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7-8]。目前临床采用西医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但复发率高需要一直服药,增加了不良反应风险,使患者耐受力下降,进而影响疗效[9]。中医上对冠心病心绞痛尚无明确阐述,但根据临床症状归为“心悸、胸痹”范畴,是由于邪气侵袭,心脉瘀阻[10]。穴位贴敷是中医专项护理方式之一,将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集于一体,发挥疏经通络、平衡阴阳功效[11-12]。

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结合了药物配伍与穴位调节,实施专项护理,同时防止因药物内服禁忌或副反应影响干预效果[13]。本研究选取了足三里、内关、心俞、膻中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主要针对脾胃等疾病,脾胃为后天之本,贴敷该穴位有助于匡扶正气;贴敷内关穴可贯通任脉,联络脏腑;贴敷心俞穴可稳固心气运行转输,膻中穴与心俞穴结合可起到阴阳脏腑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表示,贴敷膻中穴能够对神经调节、冠状血管扩张及血管平滑肌松弛发挥作用,贴敷内关穴可发挥镇静止痛、稳定心率的作用[14]。薤白味辛、苦,性温,无毒,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中医长期用于治疗胸闷刺痛;肉桂可温通经脉功能,与穴位贴敷结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穴位敷贴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气短、心悸及胸闷改善程度较大,心绞痛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提示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作情况,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推测中药穴位敷贴配方发挥了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作用;健康教育与中医护理结合了中医、西医护理宗旨,利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多维度的健康教育体系,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临床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情况得以改善。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放相关手册,便于患者携带与直观阅读,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建立为患者提供实时交流途径,且不受地点限制,将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结合体现了小投入、传播快、时效高等优势[16]。有研究表示,优质护理可针对性为心绞痛合并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感受全面、舒适舒心的护理服务,进而促进患者康复[17]。本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提高了生活质量,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可通心络、止心痛、解痉挛,同时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稳定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提高了患者配合度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结合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绞痛持续时间,为后续优化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提供资料。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随访3个月,患者后续现状仍在追踪随访,所以该护理方法是否能在临床推广应用,仍待进一步研究报道,从而为健康教育结合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猜你喜欢

心绞痛穴位中药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心绞痛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