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2021-09-14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百会穴亚健康针灸

马 琳

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济南 250001

目前我国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比较大,再加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膳食不合理、运动量不足等多重因素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问题不断增加,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1-2]。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若在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医学治疗干预,将会对患者此类状态进行良好改善,反之,若患者在此状态下并未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则容易导致此状态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越来越显著,最终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机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3-4]。而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治未病”早已成为改善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特别是中医经络的科学运用能够对患者亚健康状态进行良好改善[5]。为此本文将针对针灸配合背部走罐的方式对亚健康状态人群临床改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亚健康状态患者8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其中常规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1~56岁,平均(37.97±3.99)岁,病 程5~23个 月,平均(10.98±1.01)个月。试验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55岁,平均(38.11±3.76)岁,病程5~22个月,平均(11.01±0.8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诊断符合《亚健康中临床指南》中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判定标准,如: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容易出现疲劳状态,记忆力差,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抵抗力差,食欲不佳不容易恢复等;②年龄18~60岁。

排除标准:①对于针灸疗法存在恐惧心理,或对走罐治疗抵触的患者;②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③依从性差,治疗过程有间断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研究对象接受针灸法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为患者进行穴位的选择,主要包括位于后发际正中上七寸的百会穴、位于脐下三寸的关元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的双侧足三里穴。②取穴位置确定后,正式开始进行针灸治疗,取0.30 mm×50 mm的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注册证号:苏械注准20162270970),采用直刺进针的方式在患者双侧足三里以及关元穴进行刺入,刺入深度为1.5寸,完成针刺之后,取一长度约为1.5 cm的艾柱进行点燃,然后放置在针柄上,待艾柱完全燃烧结束后,结束留针治疗;取0.30 mm×25 mm的针灸针,采用向后平刺的方式在患者百会穴进行刺入,刺入深度为0.5寸,留针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治疗时间1次/d,一个疗程为5 d,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试验组研究对象在采用常规组治疗方法的同时,配合背部走罐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后,为其进行体位的调整,通常采用俯卧位的方式,同时嘱患者需将其背部充分暴露,由颈椎部位直至腰骶部位,确定走罐部位,多以膀胱经和督脉为主。②在患者背部进行适量刮痧油的涂抹,且将其涂抹均匀。③取规格为5号的火罐进行走罐,先将患者皮肤吸住,观察火罐状态,若已吸紧,则开始用手实施走罐,在所选经络循行线上反复慢推,此部分环节走罐时间控制在3 min左右。④选择膀胱经上心俞穴、肺俞穴、肾俞穴等穴位分别进行揉罐,每个穴位的揉罐时间控制在10~30 s之间。⑤关注患者局部状态,若出现酸麻胀痛的感受,或出现刺痛感,则需在此部位重点施以揉罐措施,按揉时间同样为10~30 s之间。若患者皮肤出现痧点、潮红等现象,则结束走罐治疗,治疗时间与常规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6],若患者精神状态较优,且心理状态无异常反应,生活、工作及学习状态恢复正常,为显效;若患者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恢复现象,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状态得到改善,为有效;若以上均不符合,或出现加重情况,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变化情况,通过运用疲劳量表[6]进行获得,主要包括躯体疲劳以及脑力疲劳两个方面,前者满分为8分,后者满分为6分,分值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严重。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变[7]情况,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物质生活、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分值区间在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3%,高于常规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疲劳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疲劳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亚健康状态人群逐渐增多。此类状态的患者主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虽然并未达到真正健康状态的标准,但是同样也并不符合现代临床医学研究中关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8-10]。患者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活力下降、机体功能减弱、适应能力减退等,且经常会疲劳,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1-12]。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逐渐发现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本次研究对患者施以针灸疗法时,选择足三里穴、百会穴以及关元穴,其中足三里在中医是保健要穴之一,能够起到温阳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百会穴为人体阳气聚集之点,主要起到宁神健脑,益气升阳的作用,关元穴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能够充分提升人体正气,温补肾阳[13]。而通过运用背部走罐的方式主要针对患者督脉及膀胱经进行疏通,从而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进一步提升其机体的免疫功能[14-15]。两种疗法联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扶正的作用,进而改善亚健康人群机体状态,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各项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针灸配合背部走罐的方式对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治疗能够产生更为突出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百会穴亚健康针灸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针灸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