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

2021-09-14渠爱香雒江妮相秀华盛梦娟王秋苓付玉林张晶洁王俊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麻杏石体征支原体

董 艳 渠爱香 雒江妮 相秀华 李 静 盛梦娟 王秋苓 付玉林 张晶洁 王俊霞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2208

肺炎支原体(MP)为一种最小原核微生物,可在无生命培养基条件下生长繁殖,是导致小儿和青少年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1]。患儿在罹患本病后,以发热、频繁咳嗽、肺部湿啰音等为主要表现,若未有效予以控制,随病程进展,症状和体征可进一步加重。近年来,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多采取西医手段,其中又以阿奇霉素最为常用,此药属第二代大环内酯药物,在被人体摄入后,可对细菌蛋白合成过程予以阻碍,来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随着临床对中医药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在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止咳方面的作用已被逐渐认可[2]。中医在对疾病治疗时,从整体理念出发,以治病求本为原则,缩短疗程,加快机体恢复进程,通过固本,可减少复发率,改善患儿远期治疗预后。基于此,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我院)采用口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与口服西药阿奇霉素干混剂比较,观察中医组与西医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门诊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西医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符合。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热闭肺证: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部红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③经对血常规进行检测,近于正常,其中,白细胞总数在(5~12)×109/L范围内,中性粒细胞分类介于50%~70%。④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儿对本次用药有过敏史者;②肺部存在严重感染疾病者;③在入组前,近期有其他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给药史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63例和中医组60例。西医组患儿男30例、女33例;年龄1~14岁,平均(6.15±2.09)岁;病程4~8 d,平均(6.23±2.22) d。中医组患儿男29例、女31例;年龄2~14岁,平均(5.78±2.22)岁;病程5~7 d,平均(5.76±2.4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辅助退热、祛痰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西医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10 mg/(kg·d)口服治疗,疗程5 d。中医组给予口服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麻黄3~5 g、杏仁5~10 g、生甘草3~6 g、生石膏(先煎)10~20 g、黄芩5~10 g、金银花8~15 g、连翘8~10 g、薄荷(后下)8~10 g、桔梗8~10 g、枇杷叶8~10 g、牛蒡子8~10 g、甜叶菊1~3 g、芦根8~10 g,微喘给予绿茶龙井。水煎服、温服、频服,每日1剂,持续用药时间为5 d,若患儿经口服途径给药难度较大,可取适量冰糖、蜂蜜于汤药中加入,以通过使口感改善,促进顺利用药。若患儿在给药期间有明显不适,需停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发热恢复时间、气促、咳嗽及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中医症状积分。

①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展开评定。痊愈:在治疗后,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呈正常恢复,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在治疗后,胸片及实验室检查呈>50%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在治疗后,胸片及实验室检查好转不及50%,症状、体征相对好转;无效:治疗3 d内,对病情进行观测,未见好转迹象,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愈显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同时根据两组症候累计积分降低的程度进行疗效判定,见表1。病情分度标准:轻度:主症积分≤14分;中度:主症积分15~28分;重度:主症积分29~42分。气喘、肺部听诊中正常为0分、轻度为3分、中度为6分、重度为9分;咳嗽、痰壅、发热中正常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X线胸片中正常为0分、轻度为3分、重度为6分。

表1 肺炎主症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医组的愈显率为71.43%,中医组的愈显率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中医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中医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肺炎喘嗽疾病是儿科较为多见的肺系疾病类型,西医学称为支气管肺炎,中医学则归属于“肺炎喘嗽”范畴。西医治疗多采用敏感型抗生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但耐药性高,且疗效欠佳[5]。近年来,临床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渐趋深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对本病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分析中医治疗机制,即对机体所具有的寒热虚实进行调理、促进肺气痰浊消除、进而使气滞血瘀得以疏畅、改善免疫,最终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临床在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时,以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方剂最为常用。张颖等[6]针对所选病例,依据MP感染以邪热犯肺,聚津生痰,邪气闭郁病机,以清泄肺热为治则,自拟清肺泻热汤应用,74例患儿中,临床总有效率经评定达98.6%。而在赵建宗等[7]研究中,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取辛凉宣肺汤对所收治的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展开治疗,效果经观测显著提升,疗程得以缩短,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显著减轻。杨景霞等[8]针对所选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应用自拟“清肺汤”展开治疗,影像恢复至正常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均少于西药治疗组,且具更高安全性。目前很多文献研究指出,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效果和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间没有区别,因此需权衡使用抗生素的利弊[9]。此外,MP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很难早期确定,也很难与病毒性感染相区分,因此提出对轻症者无需抗生素治疗[10]。因此研究中医药补充或替代抗生素治疗,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有临床实践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由牛蒡子、麻黄、枇杷叶、杏仁、桔梗、生甘草、薄荷、生石膏、连翘、黄芩、金银花组成。可对呼吸道内分布的细菌及病毒产生生长有效抑制,也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广谱抗菌作用明显[11]。对抗体细胞膜上分布的Na+K+-ATP酶的生物学活性均具抑制作用,使产热最大程度减少,解热效应得以有效发挥[12]。可对延脑咳嗽中枢产生抑制,镇咳作用理想;对气管炎性刺激也具抑制效果,使过敏介质的释放减少,支气管平滑肌得以有效松弛,最终起到平喘效果[13-14]。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西医组的愈显率为71.43%,中医组的愈显率为91.67%,中医组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医组,且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说明对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治疗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轻症患儿,可替代抗生素治疗,效果颇佳,且可显著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麻杏石体征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麻杏石甘散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