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整体性探析

2021-09-13黄瀚霆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整体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黄瀚霆

摘   要: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是指文本分析应从整体关照局部,从学段、单元、任务群到篇章皆贯彻“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是核心素养四位一体在阅读教学中的深入落实。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整体性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的整体性在解读时被肢解为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没有将其放在整体视角下关注,成为相互独立的部分,没有为文本主题贡献意义。

格式塔的整体性思想认为,感知事物不是从部分感知的而是从整体观照部分的。根据格式塔整体性思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大语文观”,将单篇教学置于单元教学中,将单元教学置于任务群教学中,将任务群教学置于学段教学中,整体观照语文阅读教学并指向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核心素养体现的整体阅读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并运用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中四个方面是一体化的,核心素养的构建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讨论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一体化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注重文本整体性,文本分析的词、句、段既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四位一体,又要考虑在整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即将“整体性阅读”落到实地。整本书阅读即阅读完成的著作,整体感知作品的情感和作家传达的思想。从整体上通观各个部分有利于在理解情感、思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探究意识和文本阅读积极性。

核心素养重视学生探究思维、批判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整体性阅读教学不是微观分析而是宏观上的总体把握,需要学生具有整体思维,抛开教师细碎的解读,用整体性的解读方式进行分析,使课堂变得简洁高效。学生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部分的作用及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整体性阅读是学生与文本整体的对话,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基本方式。

二、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实现路径

整体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体系,但在实践中依然值得探讨,为了在实践中完善整体性阅读教学提出以下路径。

(一)自上而下,整体设计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而应按照自上至下的顺序,即总目标—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篇目标的顺序。意味着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只针对某一篇课文,而是要在总目标的统摄下确定学段目标,继由学段目标确定学年、学期目标,再由学期目标确定单元目标,最后根据单元目标设计篇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必须具有整体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整体考虑核心素养的整体实现,二是教师要建立起整体目标思维也就是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背影》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应单篇考虑《背影》,而应将其置于单元整体中,再将第四单元置于八年级下学期中,将八年级下学期置于八年级这一学年中,以此类推。《背影》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找到散文教学的总目标,在散文教学总目标中考虑各个学年学生学情的不同及各个学年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程度,将总目标分配给各个学年进而分配给各个学期,再到每个单元。《背影》处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八年级處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既要考虑对七年级的提升又要考虑为九年级奠定基础。根据学段学年和单元目标将《背影》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体会父子之间特别的爱(有隔膜的爱);2.感受文章的审美价值;3.体味平淡语言的强大感染力。这样以整体观设定教学目标既实现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一体化的要求,又将篇章教学置于各个层级的目标中,使整体性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应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整体性的文本解读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二)整体关照,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支撑,是教师备课和讲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秉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之原则,用教材教意味着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教学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才是教师的艺术。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形整合材料内容,但应注意教师选择阅读材料的整体性。

1.着眼任务群,整体选择材料。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定了18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的设定是为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中没有规定每一个学习任务群要选择哪些篇章,还是按照单篇—单元的方式建构教材的。任务群教学使选择材料成为一门教学艺术。一个任务群材料的选择要有整体观的视角,贯彻整体性的阅读教学理念。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任务群内部的整体性,又要考虑任务群外部的整体性;既要注重内部材料是为了实现任务群目标,又要注重任务群与任务群共同实现总目标的原则。

在任务群内部,选择的几篇文章在整体上是具有某些相似性的。如果要了解某一文体的写作方式就要选择相同文体的几篇文章阅读,找到其共性加深学生对文体的理解;如果要为学术论著专题研讨选材,就要在整体关照任务群内部对不同类型学术著作选择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在任务群外部,要整体考虑任务群与任务群的关系。教学中出现两个相似的阅读材料任务群时,在这两个任务群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二者的结合点,又要注意二者的不同之处。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时必须树立“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对任务群内容的选择并且关照任务群之间的联系。

任务群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内容选择空间,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任务群内部失去了整体性,部分就成为相互分离的部分,那么任务群教学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抓住任务群的目标,在给予学生教学提示的基础上,通观任务群内部的多篇文章,目标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整合单元,听说读写一体化。

当前教材中,单元依然是课文的主要排列方式。单元教学中要整体架构某一单元,注意单元内部的相同性质和不同之处。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皆是对自然景物、四级景物的描写。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站在单元角度构建每一篇文章,可以区别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不同教学方法,散文阅读和古诗阅读或者小说等其他体裁不同的讲授方法。

整体架构单元有利于统筹安排相同性质文章的不同突破点,有利于统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师在架构整个单元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不重复;教学目标螺旋且上升;在讲读课文中注重对自读课文学习方法和内容的融入。例如,《春》应使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朗读时的轻重音和感情技巧;《济南的冬天》应着重使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顺序及作者的情感;《雨的四季》是自读课文,要使学生在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赏析文章写景的特点。《古代诗歌四首》应该使学生感受古代诗歌中写景的方式及古诗解读赏析的方法。所以,对单篇的分析是站在单元的整体上进行的。

(三)整体架构,阅读写作一体化。

中學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应体现为听、说、读、写一体化的基础上的阅读写作一体化。阅读教学不仅要考虑阅读素养、阅读能力的发展,还要兼顾写作能力、写作方法的培养。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是在阅读中融入写作,反之,通过写作反哺阅读。读写一体化需要以整体关照的视角通观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

部编教材在组织课文方式的时候,每单元都兼顾阅读与写作,具体体现为依据单元课文主题设置写作任务。在部编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中,阅读内容是《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节选)》,显然这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对小说的理解,如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小说的社会影响的认识。根据阅读内容,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审题立意,这就要求在小说教学中着重讲授小说的立意方式。所以,阅读写作一体化是在阅读整体性的理念下进行的。

(四)由内而外,联结课内外。

语文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生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对实事的个人想法及对文学作品的独到理解都是课外阅读重要的方式。新媒体时代,学生拥有大量且丰富的阅读内容,便利了阅读的同时需要学生拥有一双“慧眼”选择阅读材料。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着眼课外或者生活阅读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引领。对于阅读来讲,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形成高尚的思维品质,学生才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区分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哪些是优秀的且适合自己的内容。这要求教师具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思维,不仅应该着眼于课内,还应该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良性联结。

阅读教学的课内与课外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教师需要根据课堂阅读内容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构建“1+X”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接受课外内容有激发兴趣的作用,要求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既要考虑与课堂内容的联结,又要注意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23课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和推荐学生观看电影《流浪地球》。教师不应该使学生的自主阅读随意化,而应给学生安排探究性问题,如小说与电影不同的叙事方式、科幻小说的叙事技巧等。从整体性的角度兼顾课内外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五)整体提问,设置主问题。

主问题是由余映潮提出的,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琐碎化、肤浅化、无意义,本着阅读教学整体性的理念,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性,摒弃肢解文章整体性式的解读。主问题是在教学中能够关照文章整体性的问题,对于解读文本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设置主问题需要教师对文本整体有清晰认识,教师要清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主问题的设置不仅对于文本解读整体性有显著效果,还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问题的设置还应整体考虑主问题与辅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主问题是解读文本的着眼点,那么辅问题就是对文本细节的深化,只有了解主问题与辅问题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性。

教学过程中,琐碎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牵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方式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思路,使学生被动参与文本解读、文本理解。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文本解读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问题的设置需要调动学生文本解读的积极性,主问题应着眼于文本内容深处、学生疑问之处、学生思考空白之处。如解读《背影》时,可以从文本的核心“背影”探讨作者描写父亲不潇洒的背影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和意义。这样设置主问题可以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整体关照文本,使学生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建立阅读整体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永康.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4-184.

[3]毛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应有整体性教学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9(23):25-27.

猜你喜欢

整体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