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2021-09-10孙钰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学前儿童

孙钰甜

摘要:学前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就应该深入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思维方式,掌握幼儿思维形式进而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阶段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很据学前儿童思维发生和发展的趋势不断开发幼儿智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思维特点;思维形式;思维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型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幼儿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语言与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期,出现最初的用词语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幼儿思维发生的一般趋势。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以词语为工具的概念概括发展。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 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接行政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在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

2.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直觉行动性是先幼兒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直观性与行动性处在直观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而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他的思维只能与活动本身同时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二)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他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 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是在直觉行动思维之中孕育出来并逐渐分化的,随着动作的熟悉,一些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在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动作。这时幼儿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思维才开始产生,才真正由手的思维转为脑的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思维动作的内隐性。在直觉行动思维中多采用尝试错误法,当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多了以后,儿童便不再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实际尝试,而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的过程从外显转变为内隐。

(三)抽象逻辑思维在幼儿晚期开始萌芽

1. 抽象逻辑思维是只用抽象的概念,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失,既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幼儿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8岁左右到达守恒,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幼儿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

三、学前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

(一)幼儿概念的发展

1.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指幼儿掌握社会上已形成的概念,成人利用语言工具,通过于幼儿的言语交际及教学,把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传授给幼儿。

2. 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如幼儿对“勇敢”的理解是“打针不哭”,对“节约”的理解就是“不撒米饭”。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3.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理解数的实际意义(3指3个物体);数的顺序(2在3之前3比2大);数的组成(3=1+1+1)儿童形成数概念,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二)判断的特点

1. 以直接判断为主。幼儿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做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2.间接判断开始出现判断内容的深入化。幼儿对事物的因果判断的深入化不仅反映在自然现象上,也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如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年幼的孩子根据后果进行判断,而年长的孩子开始学会根据主观动机进行判断。

3.判断根据客观化及明确化。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的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依据。

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核心。成人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或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通过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积累词汇,根据事物的形象性帮助幼儿理解何种概念,提高理解能力。积极开发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高月梅、张 泓.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范县实验幼儿园 457500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学前儿童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