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政策梳理

2021-09-10许林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政策德育

许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政策,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快速推进。本文主要对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中小学德育政策进行梳理,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政策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对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德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优秀人才,就不仅要抓好知识教育,更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而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如何培育少年儿童的品德作出了生动论述。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就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

二、十八大以来中小学德育政策梳理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出台了诸多德育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进入新时代,特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国家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相关教育政策更是密集出台。

2017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指南》分年龄、分学段设置中小学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开展作出了详细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并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方案》指出,要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整体规划了思政课课程目标,详细阐述了中小学阶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2019年9月为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规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制度。小学低、中年级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高年级思政课教师应以专职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提升专职配备比例。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

三、中小学德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政策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德育教育效果还不够理想。

(一)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

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层层下发,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政策出台的多,上级的检查也随之增多,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多是连夜加班准备一些形式化的书面材料。部分学校举办的一些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活动流于形式。有些学校所设立的德育内容和活动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准备的。

(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近年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有的地方和学校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等等。以往中小学校基本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即使有数量也达不到,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有班主任来抓。课程思政的理念没有深入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心中,在其它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做的还不够。由于教师缺乏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照搬教材,或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德育教学难以将自身的教育功能发挥到实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果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显现。这需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构建共同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中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雪莲 范国睿.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政策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20(06)

[4]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上 的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6]全国教育大会专题[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中小学政策德育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