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2021-09-10王忠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王忠

摘要:目前阶段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各个阶段教学越来越关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这就需要其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给学生讲解基础的知识之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属于基础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与心灵,在此背景下该文就小学语文教学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学方式

引言:

将美育思想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给以总结。

一、在言传身教中感化学生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美好的事物总是给人美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等引导并启发学生追求美,从而产生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灵魂、身心等,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理想目标,帮助学生构建高尚的人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满腹的经纶和高尚的情操。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对自己却放松要求。告诉学生要尊老爱幼,自己却打骂学生;告诫学生要禁烟禁酒,自己却烟酒俱全;要求学生清洁卫生,自己却邋遢污秽;叮嘱学生要不穿奇装异服,自己却穿金戴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在无意当中选择自己的老师和家长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做人准则。如果我们的老师,包括语文老师,不能言传身教的话,那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和在课文中学到的做人道理,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空谈,都是虚无缥缈的过眼云烟。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水准,做学生的榜样,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标杆。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从教学中可知,教师刚开始开展某一种课堂活动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但是长时间的实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这时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标,教师要积极创新,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始终对课堂学习保持较高的新鲜感,使学生在学习中爱上语文学科的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同样如此,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开阔自身眼界才能达到丰富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多元化教育目标,如此才能提高美育教学效率。以学习《题西林壁》这篇古诗为例,笔者借助了多媒体的作用开展教学活动,在上课前搜集与这篇古诗有关的景色,但上课时先引导学生朗读,这时笔者发现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并不能把握这首古诗表达的中心。因此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课件,同学们瞬间变得激动起来,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学习,在观看大自然景色的过程中强化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此外,笔者还结合了黑板板书讲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给学生挖掘诗句中表达的深层含义,使其可以意识到要想深刻认识事物的真相与面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自己的主观成见。这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了诗句中蕴含的美感,促进学生形成分析美、感悟美以及体会美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与美育同样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泼阶段,这个时期其处于想象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若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对其因势利导,选择教材中描绘的具有较大想象空间的内容,准确、适时且恰当地解释教材中含有想象余地的部分,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说以学习《赤壁之战》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大战结束后周瑜会怎么跟将士们总结获胜的原因?”等,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使其深入探讨文本内容,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

四、模仿文本对话,加深知识印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生本间的对话同样属于对话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回。通过以往的教学可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其在陶冶情操中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对话教学与美育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强化生本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对话,以此达到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作用,使其可以感受文本中人物性格的特点,让其在学习中体会语言之魅力。比如以学习《扁鹊治病》这篇文章为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笔者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各个小组成员自主分配角色,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之后上课时应用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这个过程中学生模仿了文本对话,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印象之外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

五、加强实践训练,使其在训练中表现美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渗透美育教育除了让学生发现美与品味美是远远不够的,表现美同样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指导学生立意,引导其动脑思考,透过生活表面进行大胆的想象。其次,指導学生应用选择法、比较法以及删除法等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学会引用优美的词句。如此,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自身遣词造句能力得到提高,且文章结构也逐渐有了美的韵味。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想高效渗透美育教育,必须意识到语文教材之美,积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境界之美。

参考文献:

[1]王菲. 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0.

[2]黄开莲. 小学古诗教学的美育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20,(15):110-111.

[3]曾翠玉,刘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浸润[J]. 教育观察,2020,9(15):88-89.

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实验小学 251100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美育教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