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2021-09-10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时空 2021年6期
关键词:后疫情学校体育农村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3-012-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存在体育师资素养明显不足、专项疫情体育课程效果较低、体育教材的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路径主要有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健全农村学校体育作业机制。

关键词  后疫情  农村  学校体育  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民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以农村地区最为严重。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发展空间更为狭小。城市地区尚可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来保障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却已“名存实亡”。疫情下农村学校体育所显露的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通过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积极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以此保障农村学校体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稳健发展。

一、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素养明显不足

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其在后疫情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而言,体育教师数量少、年纪大、学历低、负担重,在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实属不易。并且,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形势所趋,线上课程势必会用到智能设备或移动网络,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老教师来说并不容易。由于在农村地区中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课程理念和实践皆处于落后状态。这对于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存在无穷隐患。同时,体育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学校的普遍现象,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且部分为兼职教师,无论是在薪资待遇还是职称评定都与“主科”教师相差甚远,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教师对当前改革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也没有进行深入理解和领悟,严重阻碍了疫情期间或者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1]。

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依然强调课堂、教材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在理解“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体育教师在课程结构上还是以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为主,这不仅限制了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还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究其原因,这与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存在密切关系[2]。虽然在疫情期间进行了诸多关于学校体育的线上和线下培训,但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即使体育教师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由于学校自身软硬实力的欠缺而导致理念无法落实。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培训都是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参加,而这类教师普遍人到中年,存在“一劳永逸”的想法,这使得培训的效果难以达到預期。

(二)农村学校专项疫情体育课程效果不理想

疫情期间,一线体育教师、专家纷纷提出要构建专项疫情体育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这对于我国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来说实施难度较大。从线上课堂的硬性要求来说,智能设备、流畅网络是其必备品,但大多数农村家庭还不能给学生完全提供这些条件[3]。农村体育教师的现实情况只能保证体育课时的完成,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锻炼指导等方面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更严重者对待体育课程就成为了“看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简单的布置体育作业,而无教学互动。如此直接导致农村学生于疫情后期出现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都下降,视力不良率持续增加,一个个都成了“小眼镜”和“小胖墩”。

处于疫情后期的农村地区由于学校防控设施较差,专业医务人才欠缺,体育课程无法有效开展,容易出现“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经历了疫情,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开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阻碍,如防控疫情政策的要求,学校领导的嘱托和施压,学生体质的下降等。一些地区在疫情后期开展的体育课程过程中,体育事故的发生率再次提高。这些问题均会影响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有些学校为防止体育伤害事故的出现,便减少了锻炼强度,取消风险性大的体育活动,甚至选择停止体育课的手段。如此因噎废食的错误行为给后疫情时代的体育课程发展带来了阻碍。

农村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方面,大部分还是以考核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出运动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殊不知,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因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等条件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4]。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处于核心地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如此容易导致一些“人缘好”的学生获得较高的成绩,这显然和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化体育评价,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享受乐趣的要求和目的不相符。

(三)农村学校体育教材的利用程度不高

教材是组织教学、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和城市在体育教材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疫情期间,在农村地区的体育线上课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时的效果不甚理想。日常教学中,农村体育教师写教案的情况很少,更不用说在体育课上讲解教材内容。体育教材上所包含的诸多内容对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农村体育教师基本上都忽略了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目标更难以实现。

另外,通过此次疫情可以发现农村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根据政策要求,学校已经将体育课改成体育与健康课,但当前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还是围绕体育项目展开的,忽略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这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健康知识和能力的缺陷,阻碍了学生健康知识的获得和健康习惯的养成。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内容占比较少,培育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势必会大打折扣。部分体育教师会由于天气或者场地原因将室外体育课改成室内课,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向学生讲授一些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但在上课期间,学生很少打开体育教材,基本上是听老师讲或写自己的作业,健康教育效果不佳。这对于疫情后期正确利用体育教材和传授学生健康知识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二、疫情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路径

(一)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力度

疫情后期,为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体育师资结构,首先要努力做好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实行“地区式”的培训形式,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总体素养。教育部门要适当增加农村教育投入,重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再教育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更新体育教师的理念,从而为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需承担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双重任务,改变农村地区教育思想落后的局面,提高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中所占的比例,并在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也应拓宽自身健康知识,增强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师培训目标和模式,融入健康素养教育课程。最后,要建立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培育能胜任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复合型教师,以期为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二)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载体,其开发和实施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十分重要。虽然其在疫情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但我们应以此为借鉴和契机,不断完善体育與健康课程标准建设,重视专项疫情体育课程的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础。首先,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健康教育模式。其次,在后疫情时代要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此,应淡化学校体育的竞技色彩,强化“健康”理念,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真正融合。再次,应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水平,为此农村学校体育要拓宽体育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构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渗透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实现体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功能。最后,农村学校应制定健康教育学习评价标准,课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在目标上要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提高学生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布置家庭体育作业

在后疫情时代,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呼声高涨,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于9月表示“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的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2018年的《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工作方案》中将体育家庭作业置于政策上,要求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鼓励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体育家庭作业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如邯郸市邯山区要求学生根据运动APP的要求完成当天锻炼内容,家长负责视频录制并将其上传;北京海淀区的部分学校则实现了“私人订制”家庭体育作业,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家长也学习到了一些独到的锻炼方式,这对于促进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如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使得在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阻碍农村地区家庭体育作业顺利布置和完成的原因。

因此在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时,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农村家庭生活环境的现状,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性来布置符合学生能力的、科学的、安全的体育家庭作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针对性,并要依托网络和电话等方式实现锻炼指导的“现场化”,让“体育家庭作业”真实落地。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及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紧跟教育潮流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从而化疫情危机为契机,以使农村学校体育尽快走出困境,迈向蓬勃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后疫情学校体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经济茶座)
特朗普强势开启“后疫情”竞选集会
“后疫情”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后疫情”时代,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蓝图与现实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