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互文性策略

2021-09-10钱晓明

关键词:互文性读本原著

钱晓明

摘    要:为发挥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结构化的指导作用,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展互文性教学。互文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炼简易读本的文本主题,在主题的统领下,整合原著读本、英语报刊和课内教材的阅读,实施结构化、互文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關键词:互文性阅读;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得到英语教学界和实践界的一致认同[1]。在初中阶段,英语简易读本是主要的整本书阅读材料,比较常见的有《津津有味·读经典》《黑布林英语阅读》等。但不少教师把英语简易读本作为单一的拓展材料让学生在课外放羊式阅读,一些教师虽能补充英语报刊、英语原著等材料,但对阅读资源缺少整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导致整本书阅读质量不高,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实践研究表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来自教师具有组织性、结构性的教学指导,才能实现它的课程意义和教学意义[2]。

为发挥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结构化的指导作用,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展互文性教学。互文性阅读教学本质上是由单篇文本向多篇文本视阈的转型,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并掌握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关注语篇中的互文性内容,合理补充其他材料,创生开放的阅读教学样态[3]。

本文以《津津有味·读经典》系列丛书中的《铁路少年》为例,探讨基于提升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的互文性阅读教学实践。《铁路少年》讲述了三个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阐释了互助互爱的主题。笔者以简易读本阅读为核心,围绕小说主题,从原著读本、英语报刊和课内教材中筛选、整理与主题相关联的语料,开展互文性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基于提升英语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的互文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参阅原著读本,发展思维品质

简易读本是对原著读本的改写或改编,限于篇幅,背景、人物和情节等叙写比较简略,细节交代不够清晰。教师可开展简易与原著读本的互文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阅读原著前,抓住简易读本中的缺憾,提出质疑,激发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原著中,利用图表等支架帮助学生梳理、比较简易与原著读本的信息,还原故事发展的真实逻辑,培养逻辑性思维;在阅读原著后,设计想象和改写等超越文本的创造性活动,激活创造性思维。

1.巧设问题,激发批判性思维

以《铁路少年》第5章为例,本章内容是孩子们的妈妈救助俄国流亡者。妈妈不顾站长等人的劝阻决定收留陌生人,这样做似乎不甚合理。针对妈妈的助人行为,教师设问:If you were the children’s mother, would you trust and help the Russian? Why? 在小组讨论中,多数学生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也有学生对文本质疑:简易读本是否“遗漏”了关键信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简易和原著读本进行互文性阅读的动机。

2.梳理信息,培养逻辑性思维

原著第5章《囚犯与俘虏》中有段妈妈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内容是妈妈向孩子们解释事情原委。对话文本趋于口语化,复杂难句不多,比较适合初中生阅读。与简易读本相比,原著读本情节更详尽,故事发展的逻辑性更强。在互文性阅读后,教师设计简易与原著读本信息对比表(见表1),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补全表格(下画线部分由学生填写),将相关内容转换为图表信息,进一步厘清小说中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性思维品质。

接着,教师设置下列问题。

Q1: Who was the ruler at that time in Russi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uler?

Q2: Why was the Russian sent to prison?

Q3: Why did Mother help the Russian? Talk about more details.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感知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俄国人的身份以及被捕原因。同时,援引原著信息(妈妈经常阅读俄国人著作,同情其遭遇,敬佩其为人),求证妈妈帮助俄国人的真实动机。

3.设计改写,激活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创造性思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针对简易读本情节过于简略的情况,教师设计改写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原著信息,替妈妈向孩子们解释救助俄国人的原因。

在《铁路少年》简易和原著读本的互文性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妈妈的助人行为进行质疑、求证与合理化诠释,内化对互助友爱的理性认知。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发挥了整本书阅读的育人功能。

(二)采撷英语报刊,培育文化意识

英语整本书阅读和英语报刊阅读是常见的英语课外拓展阅读活动。英语简易(或原著)读本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深厚,但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文本。英语报刊题材广泛,融文化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必要补充。开展英语简易读本和英语报刊互文性阅读,既有助于从文化视角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又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育他们的文化意识。

1.走进英语报刊,汲取文化知识

仍以《铁路少年》第5章为例。本章有一处细节:Mother spoke to the man in French. He answered her in French. They had a short conversation. 在火车站台上,妈妈用法语和俄国人交流。首先,教师设问:Why did Mother speak to the Russian in French instead of other languages? 学生回答:Maybe French was more popular than any other language at that time. 在肯定学生大胆猜测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跳出简易读本,开展主题式英语报刊阅读,寻找支持猜测的依据。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在17、18世纪的欧洲大陆,法语是上流社会的通行语言。俄罗斯也是如此,很多著名作家都能用法语写作。

2.回归简易读本,体悟文化内涵

教师带领学生重读简易读本,从语言文化视角把握小说的主题内涵。从妈妈和俄国人能用法语交流这一细节,可以推断孩子们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在站台上,包括站长在内的人们无法听懂法语,因为他们属于劳工阶层。阶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美丽人性可以让阶层融合互动。学生以 “友爱互动”为主题,搜读、简述“为搬运工Perks庆生”“船工态度的转变”等细节。

通过简述上述细节,学生进一步发现小主人公们虽然因家庭变故生活陷入逆境,但仍善良乐观、以诚待人,与不同阶层的人们成为好朋友,从而体悟小说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养成积极向善的人生态度。

3.开启主题阅读,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跳出简易读本,进一步开展主题报刊阅读活动。在前期的报刊阅读中,学生发现法语的重要地位与当时法国的强盛有密切联系,但随着英国的崛起和法国的衰落,英语取代法语成为国际语言。教师以“汉语与世界”为主题,改编了3篇新华网、《中国日报》上的英文文章,包括“More young Yemenis learn Chinese for better future”“Wellingtonians embrace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以及“Chinese a tourism language now”,学生分组选择阅读其中1篇,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分享阅读心得。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汉语作为人类社会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三)关照课内教材,促进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而学习文学无疑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5]。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包括简易读本)的作用,离不开教材阅读的有力支撑。同样,课外阅读可对课内阅读产生多种互惠,如促进整体语言水平发展、增加语言学习机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等[6]。选择课内与简易读本中相同语篇类型或主题的语料进行互文性阅读,是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互惠的有效途径。

葛炳芳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语境层次性的认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三大策略,即基于字面语境感知语言、依托隐含语境内化语言和围绕拓展语境运用语言[7]。下面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Section A 3a和《铁路少年》第3章为例,探讨如何在互文性阅读教学中运用三大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立足文本语境,感知与分析语言

教材文本是一名初中生致杂志社的求助信和学校心理辅导师的回信。首先,教师根据字面语境(学生与家人难以沟通、辅导师给出建议),让学生感知话题语言(get on with my family、be nice to sb、fight、feel lonely and nervous等)和功能语言(My problem is that ...、also、instead、What can I do、Why don’t you ...、secondly ...、You should ...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talk about these feelings with your family、explain、offer to help、do more jobs around the house等),深挖文本的隐含语境:要实现与家人的有效沟通,在言语交流之外,还需要有家庭责任意识和建设性行动(如主动承担家务)。

2.借助互文阅读,迁移与运用策略

《铁路少年》第3章有两处书信往来的情节,大意是妈妈生病了,但缺少药物和食品,孩子们举目无亲,不得已向火车乘客递信求助,最终,老绅士出手援助并回信。学生第一次阅读书信时,只能获得一些浅层信息。教师利用该章文本和教材阅读文本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课内教学中学到的策略和技能迁移运用到简易读本阅读中。首先,发现两封信的字面语境分别是孩子们与陌生人有效沟通和老绅士与孩子们的善意沟通,然后挖掘“沟通需要爱、责任和尊重”这一隐含语境。依托语境,学生进一步赏析小说语言(如:Father will pay you, or if he has lost his money, I will pay you when I am a man. I promise you.When Mother asks where the things come from, tell her they are from a friend. When she is well, you can tell her the truth.),深层解读小说内涵:正是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和家庭责任感,才打动了作为陌生人的老绅士;正是老绅士的善意表达,才维护了被助者的自尊心。

3.创设拓展语境,巩固与输出语言

创设并利用拓展语境运用语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材文本阅读中,学生掌握了陈述问题和表达建议的功能语言,而在《铁路少年》第3章的书信阅读中,学生赏析小说语言,感悟文本的隐性语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基于小说中书信文本的语境,设计了书信改写活动。下面是学生的部分改写内容。

S: I don’t think you were wrong to ask a stranger for help. Instead, you are nice to your mother. Why don’t you tell her they are from a friend when she asks where the things come from. When she is well, you could tell her the truth ...

在拓展语境中,学生运用已学的功能语言,对孩子们向陌生人求助以及老绅士提供建议等情节进行个性化的表述,在输出过程中巩固与内化了语言,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结语

在互文性阅读教学视角下,英语整本书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细读简易读本,做好學生的陪读者;教师要勤读英文原著和报刊,做好领读者;教师要精读课内教材,做好促读者。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者。教师要提炼简易读本的文本主题,在主题的统领下,整合原著读本、英语报刊和课内教材的阅读,实施结构化、互文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琼,张金秀.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49.

[2]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9(7):56.

[3]国红延,郑佳.主题意义探究下的互文性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8):24.

[4]葛炳芳,洪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1):114.

[5]戴军熔.英语文学作品阅读的价值探索与策略追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8):11.

[6]卞金华.英语课外阅读的交互性指导策略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4):29.

[7]葛炳芳,葛俊婷.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层次性与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3):8.

猜你喜欢

互文性读本原著
雏燕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