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绘画心理”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1-09-10马淑芬许晓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马淑芬 许晓霞

摘要: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绘画疗法”的理论和特点,构建和实施了“绘画心理”校本课程。该课程采用“四步六环”的模式,以“问—想—做—评”四大步骤为基础,六个环节紧紧相扣,逐层递进,实效明显。实践表明,“绘画心理”课程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多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绘画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初中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65-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统一指定的教材,大多數学校在使用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出版的《心理健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由于每所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不同,此学科也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通过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所以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事关重大。

初中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显得荒唐和无聊。又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封闭的内心和焦急的情绪常让他们看起来像一头易怒的狮子,随时爆发,极易引起亲子关系不和、人际关系不良,继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绘画心理”课是在“绘画疗法”的基础上,把“绘画疗法”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结合的一门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绘画疗法(Art Therapy),是指以心理投射理论和大脑偏侧化理论为基础,运用非言语工具的象征方式及绘画的方式表达潜意识中的冲突与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或治愈的目的[1]。

绘画疗法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绘画疗法是通过绘画的方式,不需要言语沟通,符合初中生不善于表达的心理特点;(2)绘画治疗采用的是艺术创作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自觉中降低心理防御;(3)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宣泄情绪的过程。

基于学校现实的需要、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绘画疗法”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构建并实施了“绘画心理”课程,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做了积极的尝试。

二、课程的设想

(一)团队的组建

课程开发团队主要由6位教师组成,分别是经验老到的班主任、中小学的心理教师、中学的美术教师。班主任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负责日常观察,整理编制不同阶段的课程主题。美术教师负责课堂艺术感,让“绘画心理”课更具美感,更符合学生绘画的习性、特点。心理教师负责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构思—开发—实施—总结,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力量。

(二)课程的架构

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的解读,我们仔细梳理了初中阶段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等。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把正确认识、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适应初中生活、发展学习能力作为七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把加强亲子关系沟通,把握异性交往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作为八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把学会有效管控情绪,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作为九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三、课程的实施

“绘画心理”课采取“四步六环”的课程模式。如图1所示:

(一)四大步骤

“绘画心理”课采用四大步骤的基本结构:问、想、做、评。

1. 问:引出主题。

2. 想: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为后续解决问题做铺垫。

3. 做:课程的主要步骤,通过“做”,产生感悟、体会,从而自我觉察,解决问题。

4. 评: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二)六个环节

一节完整的“绘画心理”课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意境放松

此环节为课前热身部分,与普通的心理活动课不同,“绘画心理”课的热身不宜太过兴奋,此放松环节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身心逐渐变得平稳、安静。一般可采用冥想放松、肌肉放松、听音乐自由冥想等。

2.谈论主题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想法,通常可以使用情景模拟、视频、故事、新闻时事的方式抛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们讨论并分享。如“学绘交朋友”这节课,可在此环节通过现场情景模拟——对朋友因为小事起了冲突,询问大家:“情景剧当中反映了哪些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等等。

3.主题绘画

这是“绘画心理”课堂的重点内容,即根据本节课的主题设计绘画的主题,然后学生自由作画。例如,在“最熟悉的陌生人”环节中,可采用“我的自画像”为绘画的主题;又如,在“学绘交朋友”的课堂中,可采用“团体作画”为主题绘画的内容。

4.分享提问

本步骤紧紧跟随着主题绘画,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感想、绘画过程的感受等。小组内的分享环境对学生而言比较安全、可信,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在组内分享完成后,教师可根据本课的主题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此发问环节,不提倡学生回答。如在“学绘交朋友”团体作画后,教师可提问“哪些内容是你画的?”“在你们小组的作品中,谁画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最大呢?你认为这体现了什么?”“在绘画的过程中,你有配合别人作画吗?还是自己画自己的?”“整个绘画过程下来,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等等。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