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生态化服务模式的构建

2021-09-10李春花程忠智赵恺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李春花 程忠智 赵恺琪

摘要: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構建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调研了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生态系统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启发下,对该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途径进行了梳理,提炼了适用于该校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关注”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服务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服务模式;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5-0015-05

一、问题提出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推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十二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心理必修课、心理选修课、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讲座、家长心理讲座、家长工作坊等多种途径共同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取得了丰富的心育建设成果,并于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随着实践工作的展开,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而言是否有效?在多种心育途径中,哪些途径的效果更好?学生需要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谁来教育?什么时候需要?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单纯的经验感知,剔除既有心育实施中的模糊部分和多余成分,更加全面地囊括心育要素,更为合理地分布心育资源,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进而打造出一个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模式的构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合理和规范化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以个体为圆心扩展开来的嵌套式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个体,包括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紧邻个体的是微系统,指那些能够对个体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社会因素,例如家庭、朋友、学校;向外依次还有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和时间系统,个体的发展是一系列系统相互影响的结果。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和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研究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理论,指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的多重影响因素,不仅需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社区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交互作用[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

综观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历程,根据关注人群和理念的不同,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和服务模式。早期主要以医学模式为主,关注的人群主要是智力落后或心理障碍、有特殊需要的少数学生,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为导向。教育模式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服务模式指出,教育模式有一个内隐假设,即教育者将预设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步骤“给到”学生,有“强人所难”“居高临下”之嫌,因此,服务模式强调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2-3]。

生态系统理论带给我们的启发是,第一,心育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将各种庞杂因素进行梳理、归位,整理出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要考虑将那些之前重视不够的环境因素纳入心育模式构建中。同时服务模式启发我们,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的来说,调研十二中的心育效果,了解学生的心育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理论和服务模式为理论支撑,构建适于十二中的心育模式,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随机抽取若干初中生,形成“十二中样本”,同时为检验结果的普适性,在北京市丰台区随机抽取5所同等层次全日制普通初中学校,和十二中学生的数据一起构成“总样本”。所有学生在同一时段接受由班主任统一发放的问卷星测试,共收到有效回答661份,其中初一129人(19.5%),初二475人(71.8%),初三57人(8.6%)。十二中样本147人,其中初一46人(31.3%),初二58人(39.4%),初三43人(29.2%)。

(二)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对学校心育效果的反馈和学生的心育需求调研,分为三个维度:维度一包含两个问题:你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的人群有哪些(多选)、你希望由谁来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及意愿程度(可多选,逐项1~5打分)。维度二包括两个问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哪些(多选)、评估在校接受过的不同心育方式的效果(多项目,逐项1~5打分)。维度三包括三个问题:你认为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单选)、你认为哪些年级需要开设心理课(单选)、你希望心理课开设的频率(单选)。

(三)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研结果

1.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谁来提供教育

十二中样本和总样本一致发现,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面向有心理困扰的学生(69%和68%,学生频次统计,以下百分比同),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82%和78%)。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面向科任老师(60%和49%)、班主任(58%和50%)、管理部门的老师(49%和41%)、妈妈(46%和42%)、学校其他部门的老师(45%和37%)和爸爸(45%和41%)。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度高的人群,表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身边重要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其中学生最希望提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