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叙事: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视角

2021-09-08童君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在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可以从大的视野进行宏大叙事,让学生把握历史的全貌,也可以从小的切口开展微观叙事,让学生从具体的人物、事件中感悟深刻的道理。教师通过微观叙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为主体,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艰辛奋斗、不懈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历程,又把党的历史与当今的现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真反思,让党史学习教育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微观叙事

【中图分类号】G41;D2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8-0039-04

【作者简介】童君,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200)教师,高级教师,常州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

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从什么角度切入,则关系到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性。如果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历史看成是一本书,这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鸿篇巨制,要让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读懂、悟透,绝非易事。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可以从大的视野进行宏大叙事,让学生把握历史的全貌,也可以从小的切口开展微观叙事,让学生从具体的人物、事件中感悟深刻的道理。本文从微观叙事角度,谈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做到入脑入心。

一、微观叙事的教育魅力

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微观叙事,是指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从具体的人、事、物入手,采用突出细节的叙述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辉煌瞬间,让受教育者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1.彰显人性,引发心理共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勇于斗争、积极求索的奋斗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只见“事”而不见“人”。微观叙事,向学生展现有血有肉的中国共产党人,能让学生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散发出的伟大的人性光辉。

【案例】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不惜舍弃小家和个人利益。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从以下两封家书切入。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以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亲是为国家而牺牲的!

——赵一曼(抗日烈士)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支援前线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您不会怪我吧?同为父亲,我的不舍和眷恋和您一样,但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

——洪余德(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

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很难感知革命战争时期的严峻形势,很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勾连。但伟大的人性是相通的,上述案例中的两封家书展示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位优秀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辉品质,为学生学习榜样、理解党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合乎规律,激发认知需求。

党史学习教育要让学生喜欢学、学得懂。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微观叙事就遵循了这一认知规律。

【案例】在教育引导学生要敬重英雄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字这一历史细节。

在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毛主席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当时,毛主席共写了三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特地对工作人员交代:请专家们多提意见,问哪一幅可以用,如果他们认为写得不够好,可以从这三幅字中选一些可取的字重新编排,也可重写。

在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为了把这段文字写好,周总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总共写了40多遍。周总理还诚恳地询问专家“怎么样?行不行?”并谦虚地表示“不行再重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对“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崇敬英雄”等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却不一定知道如何在行动中落实。上述案例中的细节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的敬重,这样的历史细节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如何在思想和行动上敬重英雄,这样的历史细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蕴含道理,启发人生智慧。

滴水藏海,从一滴水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海。同样地,小故事背后有大道理,从微观叙事中学生可以领略深刻道理,启发人生智慧。

【案例】在教学“人生价值”一课时,我们可以引用李大钊的生活细节。

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按照当时北京大学的薪酬待遇,李大钊每月的工资是240块大洋。但他“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夫人赵纫兰常为家中生计发愁,原因是李大钊常倾家纾难,接济贫寒学生。最后,校长蔡元培不得不关照学校会计科,每月发薪时先扣下一部分,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难为无米之炊”。

在中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结合具体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人生价值,启发学生的人生智慧。

二、微观叙事的表达方式

金字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微观叙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自己去叙述表达。

1.选择主题与论证主题。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依据学科内容体系和独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的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论述作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微观叙事虽为微观,但绝不是肢解历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按照党史的时间顺序,选择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人、事、精神,形成序列(如表1),让学生通过历史上的一个个闪光点,把握历史进程。

主题选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主题选择后,历史、思政等学科教师要进行集中论证,以确保其典型性和科学性。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人和事不一定是重大的,但必须是典型的。

2.分配任务与搜集信息。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承担一个主题的信息搜集任务。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查阅文献、实地参观、实物收集、人物采访等。为引导学生扎实地做好信息搜集工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信息搜集记录表。

3.加工信息和汇报展示。

学生最初搜集到的信息一般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信息的科学性与典型性。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等都是叙事的基础,汇报展示才是直接叙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叙事方式。

一是文字叙事。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用文字呈现,这种方式具有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等优点。学校可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展板制作比赛,也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二是语言叙事。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通过语言来呈现,这种方式参与性强,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是表演叙事。绘声绘色的表演能够直观地再现历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搜集到的党史材料编写剧本,进行情境表演。四是视频叙事。学校要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将人物采访、实地参观的过程做成短视频,在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制作大赛。五是实物叙事。让学生将搜集到的实物、图片配上解说的文字,然后汇总到一起,在学校设立党史学习教育展览馆。

三、微观叙事的价值提升

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因此,通过微观叙事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在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教育价值,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1.坚定中小学生对党永远忠贞的革命信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入党誓词虽历经多次调整,但“永不叛党”却是一以贯之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危险、各种利益的诱惑,都坚决不变色,永远保持对党的忠贞。“永不叛党”,信仰的誓言,经过百年血火锤炼、百年风雨洗礼,已深深烙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十分重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世界各种力量交锋更加频繁,当代中国仍面临诸多风险,复杂的形势考验着每个人的理想信念。中小学生必须坚定信仰,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党忠贞被凝练为“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最重要的政治认同。

2.培养中小学生在逆境中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都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挫折,中国共产党人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可以说是愈挫愈勇。这种顽强的意志正是当代学生迫切需要的。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之父辈、祖辈等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些学生很少经受挫折,导致心理脆弱。在微观叙事中,要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革命意志,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定决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感悟,受到鼓舞,变得坚强起来。

3.引导中小学生对真理永恒追求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求中国革命、建设规律的历史。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實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在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青少年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凡事讲求规律、遵循规律、瞄准正确靶向,永远跟着真理走,不偏信、不盲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将对真理的永恒追求作为一生的价值取向。

总之,以微观叙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为主体,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艰辛奋斗、不懈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历程,又把党的历史与当今的现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党史学习教育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宝,董韶华.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J].党课参考,2021(6):21-35.

[2]韩飞.共产党员要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J].人民论坛,2021(7):79-81.

[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J].上海教育,2021(7):1.

[4]泠涔.微观叙事的魅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4):1.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