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创新表达

2021-09-08刘媛媛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红色基因

【摘 要】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革命优良传统的映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南京市逸仙小学一直在不断创新,尝试将红色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通过打造全新的家国情怀课程,用更加贴近儿童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红色教育;红色基因;课程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8-0071-02

【作者简介】刘媛媛,南京市逸仙小学(南京,210005)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二级教师。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淀起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革命精神的凝聚和升华,饱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在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红色文化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清晰的学习目标、真实的育人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深度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真实情境的再建构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一、从“艺术呈现”到“文化传承”的思想转变

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2019年国庆节,学校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红歌会。活动结束后我们发现,这样的活动虽然有华丽的舞台布景、精美的服装道具、成熟的队形变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但是这样的精彩却只留在了当年当时的舞台上。活动一结束,教师和学生都松了一口气,庆幸终于完成了任务,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学校举办红歌会的初衷。认真反思后我们发现,这次红歌会的主导者是教师而非学生,教师们只注重红歌会的舞台效果和艺术呈现,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感受。如何才能兼顾“艺术呈现”与“文化传承”,成为我们后续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关注的重点。

2020年,学校在原有红歌演唱会的基础上,开发了“唱给红领巾的歌”红色教育课程。该课程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深入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1)好歌推荐,教师动员学生向祖辈了解红色历史,并请他们推荐一首红歌;(2)组内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自己选择的红歌,并说明推荐理由,确定小组演唱的红歌;(3)班级分享,各小组在班级内推荐红歌;(4)投票选歌,班级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歌曲;(5)舞台展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编排,表演形式的讨论与创编丰富了学生对红歌的情感体验。基于儿童特点设计的红歌会,不仅关注最后的艺术呈现,更加注重红歌中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浸润。我们不仅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唱红歌,还要求他们能够讲述红歌背后的故事,能够通过创编表演传递红色力量,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二、从“革命英雄”到“身边英雄”的方向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学生观看英雄人物纪录片、阅读英雄人物传记,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红色文化场馆缅怀革命先烈。但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尽管知道了英雄人物的名字,了解了他们的事迹,但却表示这些英雄人物离自己现在的生活太遥远,无法和他们产生共鸣,更是难以将这些英雄精神内化。面对这样的难题与困境,我们积极开展“镜头里的社区英雄”红色课程,课程实施具体包括“社区英雄进校园”“英雄人物访谈”“走进社区”“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五个环节。学生们采访社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91岁高龄的杨爷爷,在与这位亲历战争的老英雄的面对面交流中,学生内心受到的冲击是直接且巨大的。除了像杨爷爷这样的革命英雄,还有社区里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英雄”,防疫工作站的志愿者王奶奶、热心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叶奶奶、学校新校建设的功臣王校长等,都是我们访谈的对象。通过寻访,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英雄的力量,也对红色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三、从“一维表现”到“多维呈现”的方式转变

小学的红色教育活动,一般是让学生讲红色故事、画红色小报,但这种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且效果并不好。“舞台上的红色印迹”课程突破了“一维表现”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调查采访,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为讲好红色英雄的故事,学生们用创意物化的方式来呈现抽象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他们制作了纪念周恩来总理在梅園谈判、深夜办公的场景模型和连环画;歌颂董存瑞不惧牺牲、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雄屏风和炸碉堡的手工模型;赞扬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英雄摩天轮;赞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最美逆行者”“生命摆渡人”的组图等。学生们还基于自己的理解为每一个作品制作了说明书,并录制了作品介绍视频。学生自我的理解和多维的艺术表达,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更好地内化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例如:有一个小组的研究对象是英雄董存瑞,他们制作了“董存瑞炸碉堡”手工模型,可是却因为没有仔细研读文本,将故事中的“暗堡”做成了“明堡”。经老师善意的提醒后,小组成员继续搜集资料,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党史频道上找到了一张暗堡的图片。在弄清了“暗堡”的真实模样后,他们发现原先的作品完全用不上了,需要全部推翻重做,有的组员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组长说:“你们想想董存瑞面对炸碉堡这样的困难时都不曾退缩,我们现在只是要重做模型,怎么能随便放弃呢?”困难促联结,学生们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认识了英雄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又真实地感悟到了迎难而上的红色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迁移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红色基因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