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未曾感知的读书

2021-09-02陈霞

新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超越溪流体验

陈霞

虽然昆德拉有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发笑就发笑吧,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欢在思考中寻求快乐。我们这些数以万计的阅读者都是如此,正在为书而思,为书而乐,为书而幸福。

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亲眼目睹了中共建党百年盛世书香的宏大场景;看到了国家图书事业蓬勃发展和全社会对阅读的空前重视;感受到了“中国尚读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韬奋基金会理事长、阅读专家聂震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地把阅读价值准确归位,学习力是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他长期研究阅读,从国家层面洞察思考的结论,他在提醒我们:实施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此刻,无论你是朗读者、聆听者,还是守望者,皆因书而聚,为学而来。那么,阅读是为了什么?它在我们生命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要如何坚持下去……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方向性问题。我以“阅读与时代”“阅读与生命”“阅读与未来”三个小标题为线索,来分享我对阅读的感悟。

阅读与时代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近300年来,当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发展到“和平与发展”,再到现在的“学习与创新”,人类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急速变革、世局动荡的网络信息时代。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牢牢把握在“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口。

从全国关注的书博会可以感知到时代的脉搏。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尚读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阅读,热爱阅读,崇尚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的力量和看重精神生活。书博会带来的文化渗透从以下几个例子中可见一斑。

一是阅读风尚。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整个城市为书欢腾。我们这些外乡人来到济南,一进门就感到暖心,口罩、雨伞、极具美感的笔记本一应俱全,更感动的是墙上有书!随手打开一本,上面写着一句真理:“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慈悲的付出。”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感受到孔孟之乡的浩然正气,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瞬间,就理解了李清照这个济南人婉约派“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

二是读书人物:书海畅游,群峰万象——读书人如星灿烂。书博会,致敬读书人物樊锦诗,40年的阅读坚守,留下敦煌莫高窟珍贵文物报告和科学档案资料,推动了敦煌石窟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把中国石窟考古推进了一个新阶段;三轮车夫蔡伟,自学成才,以每三天进一次图书馆的行动,被复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最终成为大学教授;无臂男孩彭超,与书相守,用脚执笔,书香逆袭,如愿考上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有那些边远牧区的不为人知的“马背书屋”,风雨无阻默默坚守的“岛上书店”……都是“尚读时代”的学习楷模。读书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激励和鼓舞他人,这表明全民阅读的国家战略已深入人心,正在向基层渗透。

三是场面热烈。人潮如织,摩肩接踵。1600多家参展单位,71万种出版物,600多场高端讲座。每一个家长,手里都牵着一个爱书的孩子;每一个光临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挤在人群中,欣喜若狂百感交集,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展台前,一口气选了89本好书,我以为自己是个书疯,就对那个打包的年轻人说:“嘿嘿,没有人像我这样买书吧?”谁知他把头一扬笑着说:“大姐,你说啥呢?人家都是几箱子几箱子往回搬,你看看,书架都空了。”哦,看来我是迟到了。

四是尊严。我看到了好作家受到了人们的敬仰,也看到了优质书籍获得了尊严。凡是口碑好的出版社,比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展台上的书,早早就被抢光了,说明人们读书的品质和鉴别力都在提升,好书、好读者、好作家、好的出版社、好的选书人都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也说明知识的力量正在人们的内心发挥作用。

五是荣耀。书博会红沙发系列访谈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工程的一个风向标,象征着中国人的理想、激情,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疆唯一做客红沙发的我,为墨兰书社、为昌吉、为新疆,为齐鲁大地,为祖国,为中国人民感到荣耀。当下,在全球许多国家被疫情搞得焦头烂额之时,中国人正阅享书香盛世,每天以15万人的流量蜂拥至书博会会场,这是多大的奇迹!

阅读与生命

閱读与生命有什么关系?

这是个重大的命题,关乎人的生活、生存、灵魂、精神、价值、世界观、人生观等多个领域,但是,这又是一个非常贴己而具体细碎的话题。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利用、心境享受、幸福指数、一呼一吸都紧密相联。在此,我仅从心灵角度,谈谈我所感知到的阅读的三个关键词:溪流、体验、超越。

“溪流”。我一直觉得,宇宙中有三大流河在贯穿着我们:生命、时间、书籍。如果说生命是人类意识的流河,时间是宇宙旋转的流河,书籍是人类思想的流河,那么,人的心灵,则是这三大河流的交汇处,是聚合点,是过滤阀。

心灵,在这里起到一个聚合收拢的作用,它能使合而为一的心流,稳定地朝一个方向前行,觉知到生命的形态与本质:假如一个人,在其生命的成长中,一辈子没有蹚过书籍这条思想的流河,那么,这个人的心灵就是封闭的、孱弱的、贫乏的,甚至是愚昧的、麻木的、沉睡的。所以说,阅读对于心灵来说,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冲刷器,一盏探照灯,也是一个化工厂。

心灵为什么这样重要?因为人的心灵极易被污染、被遮蔽、被消蚀、被异化、被分裂……好的阅读,有一个冲刷浑浊、污垢、淤泥的清洁过程;也有一个扫射洞穴拨开昏暗的感光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美德完善认知的整合过程。弥尔顿说过:“书籍绝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含着生命的结晶,包含着像他们的子孙后代一样活生生的灵魂……里面储存着那些撰写它们的活着的智者,最纯粹的结晶和精华。”

当人类思想的流河,伴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心田上缓缓淌过之后,不仅能起到洗涤和净化的作用,留下滋养我们灵魂的圣丹和强健我们体魄的钙补,更重要的是,能整合我们的心灵结构和提升我们的生命维度。

“体验”。都说心灵的富有胜于一切,这是因为长期阅读而得来的硕果。体验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独有的特质,在阅读中不能缺席。因为人内部感受器的灵敏与否,取决于自身情感与思想投入的程度。我们知道,再聪明的大脑,如果没有为酣睡在人间的夜里而感到庆幸,就不可能醒来;再神灵活现的人,如果在晨醒后没有抚摸着自己的身体说:“哇!我活着。多好……”也不可能真正醒来;再好的阅读,如果没有与我们脆弱而强大的生命进行链接,就不可能彻底醒来。只有心灵参与的读书,才能让我们真正体验到“复活”的快乐,才能每时每刻乐生,分分秒秒感恩。假如一个人没有得到大量经典巨著对心灵的滋养,他的心灵,就不会成为丰厚的、益于种子生长的土壤。

有研究者认为,人类迄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发现种子掉在地上可以长出新的东西”。由此,我把这种伟大的转换力视为人的体验力。这种体验能力,是现代人最重要的标志。没有内心美好的体验,就不可能享受幸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心灵对于阅读的体验尤其如此。当人的生命进入书的生命、两个生命相互碰撞交融时,心灵这个高级化合工厂就会自动运转起来,人体所有的感官、神经、细胞都会被调动起来跟着漫舞,融入人类共命的完整体系。再者,书之为物,不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细微的体验和智慧表达。我们既是茫茫书海中的领航人,就要时刻拧紧自己航船上的每一颗螺丝,把握好方向盘,沿着人类思想的轨迹看尽一路的惊艳,无论潮起潮落,不放过清风明月,不忽略云卷云舒,不怠慢一花一草,在知识的求索中珍惜我们的瞬息分秒。读书让我们审美体验日渐丰沛,读书让心灵的感受器分外敏感,读书让我们生存情感成超越性存在,对天下所有人的命运都有牵挂,在别人的灾难中体会到很多。如果我们长年累月的读书,不能学习吸收人类的美德与智慧,不能改变自己的虚假、轻浮、粗俗、懒惰、浅薄,就无法感受到他人宽厚的忍让与豁达,看不见苦难者的悲伤,听不见疼痛者的呻吟,觉察不到劳作者、公益人、社群服务者的辛苦,想不起来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那么,这样的读书,毫无价值。

“超越”。由读书而武装起来的大脑,第一征兆就是“超越小我,服务他人”。首先是深度,没有深层阅读,就不可能脱离庸俗,也不可能跳出狭小的圈子。其次是广度,读书除了能帮助我们打开世界之窗,还能掘启认知之门: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无限的宇宙找到自己渺小的位置。再次,有了深层广阔的阅读而没有变化,没有提升,没有突破,没有在内心建立起人性的美德——也不算真正的读书。

实际上,凡有重量的阅读,必是在思考和行动中完成自己。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的《沉思录》之所以千年不朽,历久弥新,那是他戎马生涯的心灵之旅因思考而超越了时间;是他顺从天性为正义护道,因做善事而超越了国界。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之所以被称为人生智慧全能第一书,是因为它以飞行员的视角,于4000公里之上的高空俯瞰大地,在游历了七个星球之后抛下天问:我要为人类做点什么?我又能为人类做点什么?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阅读的真正核心,不是美,也不是善,而是一种科学的求证:一种不可言状的幸福——是思维之晋级,是灵魂之深邃,是目光之高远,是境界之崇高……是识常人所不识,知常人所不知,见常人所不见;是对大千世界的理性感知,也是对日常生活的微观体感;是利用想象或者比较来认识事物,也是通过回忆和纪念让美好的东西失而复得。

阅读与未来

扎根西域边陲的墨兰书社,自2019年开设读书大讲堂,截至今年7月已分享经典阅读115场,涉猎165本中外名著,书群发展到83个。有34名“船长”带领着5000余人、200多个家庭,长年坚持“一本书”分享活动,且成效喜人,发展速度不减,读书热情不衰。这三年,墨兰书社阅读的导向,在经典,在普及,在前沿。说到前沿,不免好奇,世界上最聪明最有钱的大脑都在研究什么?

最有钱的投资商、股神巴菲特毫不犹豫地说,他每天大多数时间在阅读。

因为第二个有钱人查理告诉他:“我只是长着两条腿的书。”那么,世界上最聪明、最有钱的两个人有什么共同发现吗?有!他们说: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没有一个是不读书的。这些读书最多的人,又都在干什么啊?应对危机!

马斯克每年以700本书的速度冲向人类科技顶端,谷歌汇集了世界精英分秒必争地在加紧研发人工智能,清华在研发液态金属,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病毒专家在研发疫苗……多国科学家拉响警报。《万物简史》一书,是轰动世界前沿的科普经典,作者比尔布·莱森警示道,我们这些只能活大约65万个小时的人们,随时有可能遭遇不测。火山随时要爆发,星星随时可能撞击地球,洪水说来就来,地下火在燃烧,孤独的地球进入对流层危机四伏。而现实也的确如此,全球气候乱了:热带巴西七月暴雪,干旱沙漠洪灾泛滥,疫情猖獗,战争威胁……据来自全球1.4万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研究结果表示,当前地球的气候已进入了紧急状态。在如此背景之下,我们有可能再次隔离,封锁疫区,闭门宅家。

怎么办?还是那句老话,回眸来路艰,憧憬未来好。不忘“韬略终须建新国,发奋还得读良书”。回归理性勇气,主动选择承担:在中外名著大面积地毯式的勘探普及过程中,照看好老人与孩子,不做无味的聒嗓,不把人生变得无聊猥琐,不让病毒和愚昧侵害心灵……我们很辛苦,甚至有点疲惫不堪。但是,领读者的担子,是我们自己挑起来的。因为我们知道,比气候更可怕的,是人类精神冰山之下的心灵危机。

为什么家长牵手买书是一道风景?那是种子在孩子心中的神圣憧憬;为什么国家在脱盲脱贫之后要脱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在物质上富起来之后,要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获得尊严。当我们面对未来讲世界危机时,我们讲什么?当我们面对未来讲心灵危机时,是不是在讲我们的忧虑和沉甸甸的责任?这就是当下阅读的意义。

有人说,你们读書为啥不行动?成天就在那朗读有什么用?我告诉他,在这场全民阅读的浩大工程中,只要开口,就是行动。也有人说,眼下不读书的人铺天盖地;不想读书的人顽固不化;你们不拿工资,不评职称,不仅没有收入还自己往里面贴钱,出力不讨好,何苦来着?我说,没关系。我们一天影响一个人,一日播一种;我们发动群众,星火燎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书人的行动,或许不在激战中,不在名利场,也不在鲜花和聚光灯下,甚至,都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然而,他们那一腔热血,却在呼吸中,在心跳中,在呐喊中,在对老人的关爱中,在对子女的以身作则中,在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对周围人的言谈举止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了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我们每天都在克服自己的懒散、轻薄、狭隘,以及傲慢还有偏见,一天一天完善自己。我们正在接受读书的恩赐:孩子在朗朗书声中长大;家庭因为读书而变得更加温暖;城市因为读书而芳香四溢;我们让许多耄耋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到了经典给予的慰藉;我们让许多自闭的孩子因为阅读而走出了困境;我们让月嫂、裁缝、皮匠、农民、清洁工……以及诸多底层劳动人民,因为拥抱经典而站在塔尖上看风景。

我们的希望,自信,梦想都在这里。

经典让我们接近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智慧的灵魂;经典让我们关注那些永恒而至高无上的东西,并传承到子孙后代,活得纯洁而富足;经典让我们的时间之丝、因为找到了罥绕的线轴而不飘散于虚妄;经典让我们知道把垃圾藏在大脑里,就是对高贵大脑的侮辱;经典是我们内心快乐的源泉,即使跌入人生低谷,也可以通过心灵转换,自然合成提高幸福指数的多巴胺闪电。让每一个读书人,为营造人文森林气候,播撒种子、增添新苗,成为美化环境的香树。

总之,时代,生命,未来,已把我们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在未来中国,全民阅读永远是一个热词。面对我们至爱的书籍,当我们欢乐时,就是这样的欢乐!当我们眼睛不能看的时候,我们就用耳朵听;当我们双脚不能行走时,我们就用大脑行走;当我们不能改变别人时,我们就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这些脆弱的人在脆弱的地球上,随时都可能遭遇不幸,然而,因为有书,我们不怕。虽知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般的逗留,但,爱书的灵魂不朽!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墨兰书社社长、第三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超越溪流体验
溪流到了大海
溪流到了大海
担当
溪流小熊的烦恼
跨界与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