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研究

2021-09-02李洁张楠唐梦璇

新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整合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李洁 张楠 唐梦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华,将其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整合,不论是对教育资源的丰富、幼儿的良好发展,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意义非凡。基于此,文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整合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性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 整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瑰宝,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正因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提出了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幼儿教育中,实现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整合,不仅能够落实国家提出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还能丰富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端正幼儿思想,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的专属文化,我们因拥有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自豪。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再加上西方思潮的引入,旧事物被新事物取缔,人们逐渐淡忘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大肆宣扬西方文化,崇洋媚外,甚至扭曲我国历史,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幼儿园作为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可端正幼儿思想,使其初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1]

其次,有助于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幼儿教育资源固然多种多样,但内容与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为语言领域、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教育。这些活动虽然能够促进幼儿成长,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应进行改革创新,注重新内容和新思想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能够丰富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适合幼儿发展的各式教育,灵活使用多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资料;积极开展故事会,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喜欢或是熟悉的故事;开展服装秀,让幼儿穿上汉服或古代服装,然后组织幼儿演古代话剧;引入踢蹴鞠、丢沙包、跳房子等游戏,让幼儿在娱乐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由此,能够在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同时,改变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中。

最后,有助于增强幼儿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道德伦理等内容,将其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合理设置与积极引导,能够给幼儿带来深远影响,增强其文化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在《三字经》《弟子规》《训蒙文》等的影响下,还能端正幼儿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良好品格。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整合,还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从内心深处唤起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对策

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各个领域进行整合。首先,语言领域。语言领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幼儿只有会说,敢于表达,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开展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通过“编童谣”或直接引用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比如:“你拍一我拍一,中华美德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各个民族是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仁爱孝悌要当先;你拍四我拍四,诚信好礼是大事;你拍五我拍五,学习生活要刻苦;你拍六我拍六,尊师敬友要坚守;你拍七我拍七,文明礼貌争第一;你拍八我拍八,文明儿童顶呱呱。”精炼、朗朗上口的童谣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还能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其次,社会领域。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从“自然人”慢慢变成“社会人”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学前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也会在此阶段慢慢形成。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的教育设置中多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借此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如教师可以讲述“孔融让梨”“卧冰求鲤”“囊萤映雪”等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幼儿感悟其中蕴含的谦让、刻苦、勤奋等美德和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多搜集一些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绘本,进行亲子共读,还可以以睡前故事的形式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最后,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众所周知,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传统游戏正在慢慢消失。而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游戏对幼儿来说却是很“新鲜”。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这些传统游戏活动中,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游戏,如“扔沙包”“跳房子”“捡棋子”“老鹰捉小鸡”“摸瞎鱼”“抛绣球”等,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结合各种民间童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其在新鲜的游戏中释放天性,“玩有所获”[2]。

二是运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整合。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大比重,春节、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属于传统节日。当前,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喜爱,这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一定冲击,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缺少以往的隆重场面。如果教师将中国传统节日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借此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能发展幼儿的能力与素养[3]。

比如,端午节来临前夕,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回家询问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让幼儿对端午节有一个大致了解。回到幼儿园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端午节的相关音视频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原由。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制作龙舟的手工课,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同时引导幼儿搜集家中的纸箱、水瓶、凉席等各种废弃材料制作龙舟;还可以一起玩“赛龙舟”的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包粽子,和幼儿一起品尝端午美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南、北方吃粽子的差异,或是现在新派粽子有哪些,其目的在于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除了端午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如剪窗花、包元宵、制作花灯、品尝月饼、绘画、开展游戏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三是提升幼儿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主体,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设计活动方案与活动流程。规范合理的活动计划能够获得更好教学效果,为确保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价值,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因此,幼儿园应重视教师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增长教师的见识,开拓视野,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定期考核检查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及学习情况;要求教师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开课,教育形式与内容不限,借此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整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改正。不仅如此,教师之间还要加强交流,积极探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整合策略,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实践获得一定成效,才能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此外,教师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时,要严格按照教育内容与幼儿实际情况谨慎选择,避免张冠李戴,这样不仅会降低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价值,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四是重点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整合时,为了获得良好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和有效性,需要教师重视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古诗、戏剧等,与此同时观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理解与认知上的偏差;其次,了解幼儿对哪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兴趣较大,是喜欢唐诗宋词、京剧,还是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当教师对幼儿的喜好与认知有一定了解后,再去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幼儿的喜好制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到来之际,组织幼儿自主制作月亮、兔子等手工制品,使用气球、彩带装扮教室,还可以带领幼儿制作月饼;引导幼儿学习《花木兰》《空》等传统故事,当幼儿有一定的认识后,组织幼儿编排儿童剧,儿童剧可以以戏剧的形式开展,这种新奇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戏剧有一定的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4]。除了中国传统节日和戏剧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唐诗朗诵比赛,选择自己喜欢的唐诗参赛,对表现较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起到榜样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组织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相关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多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是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有效实施。首先,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全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教学上的创新。比如说,借助节日举办亲子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等。中秋节时,邀请家长到园与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才艺展示、制作月饼等,一来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二来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为家长和孩子创造独处时间,使幼儿感受到中秋团圆的美好寓意;重阳节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动脑筋,动起小手,制作小礼品,或是组织幼儿排练节目,带领他们到敬老院、老干部基地等进行慰问,其目的在于丰富幼儿的课外活动,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其次,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有着独特的思想和喜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整合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意义即可,或是背诵简单的古诗,如《静夜思》《咏鹅》《咏柳》等;中班幼儿则要懂得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容,了解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会讲解“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故事,使幼儿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从中学习美好品质,幼儿还可以模仿老师的样子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讲故事;大班幼儿应注重实践,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此外,教师还应突出地方特色,融入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培养幼儿的乡土意识和家园情怀。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幼儿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幼儿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人格的完善意义重大。因此,幼儿园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实践整合策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努力让幼儿在学习中掌握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本文系山东省2020年社科联课题项目“高校智能教育理论发展路径的探究”(项目编号:2020-ZXGJ-2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白桂芳. 古之風采今之幼教——幼儿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开发研究[J]. 文渊(高中版), 2019(3):131.

[2] 池晓莉.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0 (49):106-107.

[3] 张小花.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9):1.

[4] 曹婷婷,刘堂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J]. 丝路视野, 2018(36):251.

猜你喜欢

整合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电子白板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壮族山歌融入高师钢琴课程的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