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研究

2021-08-27何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工智能环境

何锐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人工操作被智能化生产所替代,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变化格局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如何转型,以应对大数据信息化挑战,为中国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234-03

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对数字化和网络信息的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工智能这门新兴技术科学,通过模仿或延展人类智能活动规律,编排出与人脑相仿的系统,通过智能化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机器“抢”走了行业中原本由人承担的工作,这是对劳动力最直接简单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演进,这种替代的范围与影响程度势必日益扩大,最终的后期效应是增加了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大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趋势,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设计技术和运营方式变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只有主动抢抓机遇进行变革,调整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向,才能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一、人工智能对环境艺术设计市场的影响

数据经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首先,最早需要大量人工手工制图、修图的工作被各种绘图软件所取代,电脑辅助设计,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需求。其次,设计形式逐步由三维转向四维,由固态图纸展示转向动态虚拟空间体验,设计师不再需要绘制多张平面图、效果图来表达设计想法,也不必等到真正建造出实体建筑或空间才能让用户获得使用感受,而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造仿真的三维立体环境,辅助设定空间游历路线,结合成熟的多媒体表现技术,让客户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可以近乎现实地了解设计空间的结构与布局。再次,设计沟通过程实现无纸化、即时化。以往,当客户不满意设计方案,设计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体力来修改设计构思,重新绘图表达。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只要设计师提供足够的信息共享,输入关键的技术参数,短时间内,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得到呈现,客户可以与设计师一起做更具个性化的设计,实现了设计展现的即时可变性,极大地减轻了设计师的工作量,也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客户带来便捷与效率。最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设计、施工、维修等项目分别承包、实施与管理的业态逐渐减少,整体打包一体化装修、装配式施工、定制联盟等新设计形态呈高需求趋势,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提高装饰装修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整体把控。当然,这种需要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合作共建的操作模式,对设计人员管理整个项目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1]

产业运作方式的转变导致人才市场需求也开始发生转型。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呈现两极分化:一级是低端的重复性设计,靠较低设计价格来争取推广量的人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方式、大数据资源平台所取代;另一极是高端业内精英设计,靠创新创意拼理念的人才,他们提供的设计多为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随着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人们的艺术审美和对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级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审美、全面沟通、统筹管理等综合素质。[2]

二、人工智能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挑战

智能化时代各种新的变化,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一)培养目标较为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多注重工艺训练,以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融合较少,专业通识性不够。另外,在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互联网”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普及十分缺乏。从专业理论素养方面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够重视,学生对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艺术性的思维与审美能力不足,能够在后期一线施工、设计更改、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比较欠缺。

(二)教师团队建设薄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水平较强,从事实践项目的能力较弱。高职院校对教师学历要求较高,基本为硕士研究生水平及以上,很多还具备海外留学经验,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系统。但是教师在校内任教一段时间后,因缺乏参与设计实践运作的机会,导致对环境艺术设计前沿技术了解敏感度下降。尽管部分老师会参加相关技能的培训,也会有短暂的下企业实习经历,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控不够,对新思想、新技术如何传授给学生,还缺少具体的操作能力。这种较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与高速发展的智能化技能需求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相对比较落后,很多现行教材内容都是传统理论知识的产物,能够涉及当下的智能技术的专业内容不多,且更新较慢,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难以应用,缺乏最新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学校内实训体系也不够完善,数字经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软件应用教学一直紧跟企业应用所需,但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也有较大差距。企業因为效益驱使,会紧紧把握设计最前沿的技术来完善自身的企业运作,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学校实训室的硬件与软件安装在这方面往往操作相对迟缓,整体反应与优化不够及时,出现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与技术应用滞后现象。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工智能环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环境清洁工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书封与现代艺术
漫观环境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论环境雕塑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