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潜入心 润物细无声

2021-08-27耿志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孩子

耿志萍

[摘           要]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情感冷漠乃至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意识地把感恩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每一个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    键   词]  感恩品质;感恩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230-02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故事,就告诉我们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对父母的养育和照顾觉得心安理得,对他人的付出和关怀无动于衷,更谈不上感恩。笔者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情感冷漠、缺失感恩品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感恩品质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感恩教育应该贯穿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过程。一个人是否具备感恩品质,其未来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很关键。马克思曾经这样讲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先天所具有的。”因此,整个社会感恩教育方面的问题导致了目前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一、感恩教育现状

(一)教育的功利化

高考是学习的指挥棒,我们重视“成才”胜过“成人”。从小到大,衡量学生的依然是学习成绩。从学校到家庭,从家长到老师,仍然是“唯分数论”。课外的辅导班是“数理化”,兴趣班是“琴棋书画”。我们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远远超过情感培育。所谓“成功”,就是一个好分数,就是考上好的大学。成才和成人本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但在功利化的教育目的的指挥下,成才和成人产生分裂。

(二)学校感恩教育侧重理论,在感恩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方面缺乏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理论方面比较系统,但在落小、落细、落实方面有欠缺。专职辅导员因为工作的琐碎和繁忙,在事务性工作方面占用精力很多,在感恩教育方面常常借助于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听讲座、讨论、观展、演讲等,流于形式,能够入脑入心、真正有力量的感恩教育少之又少。

(三)家庭感恩教育薄弱

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家长的工作与生存压力等,都导致父母忽视了家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更遑论感恩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父母关心谁家孩子考的是985、211高校还是一本、二本、三本,关心孩子的工作、房子、车子,但父母很少关注自家孩子是否有感恩意识。好的成绩单比孩子给自己做一顿饭有价值,好的大学比孩子病床前的嘘寒问暖有意义,待父母有一天想起来应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可能孩子的性格品性已经定型。

(四)感恩教育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依然惯于运用“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孝敬父母;“岳母刺字”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精忠报国。“孔融让梨”讲谦让,“负荆请罪”讲宽容,“出师表”写尽君恩臣子义,这些传统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是我们进行感恩教育的素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拿来进行感恩教育,说教的成分多,略显苍白;而现在媒体所报道的一些感恩的人和事,也常带有作秀的成分。因此,真正能够让孩子们感动并效仿的“榜样”,需要挖掘。

二、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优势

(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是决定它能夠承担感恩教育重任的主要因素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规定: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是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感恩品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培育学生感恩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语文课文是实施感恩教育的素材

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内容包罗万象,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精心创作的经典作品。它展示高尚的人格、揭示人生哲理、歌颂真善美、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许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教给我们最起码的人性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比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母亲对儿女的爱护,亦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这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面有学生对师长的感恩;巴金的《怀念萧珊》是丈夫对亡妻的情谊和感恩;《一碗清汤荞麦面》告诉我们要感恩那些默默帮助我们的陌生人;《离太阳最近的树》警醒人们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和感恩;《梦和泪》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恩。丰富的教材内容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感恩教育更加系统,也更加有效。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把感恩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育学生的感恩品质,是每一个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里宁认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教育者所教的那些数学、物理、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教育者的所作所为、教育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一个有德行的教师,才能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师要把感恩作为自己必需的修养,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才能培养出具备感恩品质的学生。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孩子
情感
台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