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指导下促进教师知识创造能力提高的研究

2021-08-27曲雪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人隐性

曲雪松

[摘           要]  工匠精神包括专注执着、精益求精、主动创新等品质,以这些品质为指导,用在教学中能够展现出最大的效能,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细致心、对工作的持久心和对知识的探索心。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交互发展、共同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知识创造;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214-02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专注执着

谈到工匠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对一件事情的坚守,工匠们会专注一辈子,将这件事情干到极致。无论是焊接工人高凤林,抑或是女雕刻家马荣,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工作的执着专注,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追逐名利,不随波逐流,只为心中的坚守。也许自己做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却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自己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不畏风雨,在平凡的工作中磨炼自己,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

(二)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匠人们非常重要的优秀品质,只有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为匠人。优秀的匠人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件器物都视若珍宝,不允许有任何的瑕疵。这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刘清池一生只剪板寸头,一生钻研板寸头,剪了三十多年的板寸头,在分毫之间追求极致,剪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技能,剪出了咱中国航天员的风采,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

(三)敢于挑战和创新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曾说过,绝不推虚古人,而要搜拣古今,就是要吸取古人研究的精华,同时也不完全迷信古人的成果,要敢于向前人先辈和权威挑战,勇于创新。匠人们拥有的匠心也是不断创新的初心,是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恒心,是对器物精雕细琢的耐心。缺少了匠心的匠人,因循守旧很难发展,终会被社会淘汰。只有敢于挑战的匠人们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二、工匠精神对教师知识创造的指导作用

教师被人们称为教书匠,也是匠人。教师这个教书匠教的是人,工匠雕琢的器物如果刻坏了、损坏了,大多是经济方面,那么教书这个匠人如果教书教坏了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在企业中弘扬,教师更需要传承工匠精神,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敢于创新,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不断更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时代培养人才。

(一)对学生的细致心

学生就是教师需要雕琢的美玉,而且这块美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拥有自己的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需要仔细观察研究应该怎么雕琢才最出彩,这就需要充分发扬工匠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材施教是教师耐心和执着力的体现,反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一刀切、标准化定制是不适合现代的发展的。对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发言,对好动的学生鼓励多读书、勤思考,对有才能的学生多鼓励参加社团活动,等等,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让每一棵小苗都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二)对工作的持久心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怀揣着梦想进入工作岗位,都是热情满满、信心十足,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原有的热情退去,有部分教师会进入疲惫期。面对此景,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对工作葆有持久活力的灵丹妙药,在工作中寻找职业的闪光点和价值,只有珍视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看作是需要我们加工的器物,把对工作的雕琢看作永无止境的过程,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三)对知识的探索心

野中郁次郎教授说过,人的头脑和双手才是知识社会的生产手段,对知识的渴求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天性,创造知识是社会对各行业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在教育学生不断创新的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求新求变,而不是原地守着自己的已有知识一成不变混日子,坐井观天,这样只会被行业所遗弃。唯有保持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如匠人般精益求精,对知识的掌握更深、更廣、更透彻,将每个知识真正弄懂、弄通,我们才有资格站在讲台的一亩三分地,去耕耘、去收获。

三、教师知识创造能力提高的几个阶段

教师是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面对挑战,唯有不断进行知识的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而这种挑战和创新,也是作为一名教师葆有持久生命力的所在,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探讨知识的创造。

(一)积累隐性知识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工匠的雏形阶段,也是我们个人创造知识的准备阶段。从新手到熟练都是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是通过听课观察模仿来完成的。去听老教师的课,切身去感受老教师授课的重难点解析,更重要的是观察他们的语气、手势和动作等以及如何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让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立体和形象。这个阶段,明示性的知识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需要靠教师自己的观察摸索和顿悟。每一个人上课都有各自的特点,单靠模仿是模仿不出教师上课的精髓的。而且很多老教师的课堂发挥都带有临场性、即时性,灵机一动的一个例子往往和课堂的氛围有关,失去了这个意境,所讲出来的课也变了味了。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人隐性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周克耀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青年匠人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