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1-08-27张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院校教育师资队伍

张素

[摘           要]  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率、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存的熵增问题是高职教育存在平衡态远离和涨落状态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差分化年龄结构进行建设,通过调整年龄结构来解决熵增问题,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差分化年龄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212-02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技术型人才市场需求的增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扩充和完善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注重根据教师年龄结构来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设置,通过进行年龄段的划分和差分化教学任务设置,让各年龄段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和可靠。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理论,并围绕教育教学平衡态和涨落态开展。

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实现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当前院校发展状态及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围绕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因素和指标,从教师能力、素养、年龄等方面着手进行指标分析,并以此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依据。本文将重点阐述教师年龄结构因素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基于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对师资队伍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本文所选数据均由年鉴查询所得,真实性可以保障。在年鉴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选择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2016、2017)、江苏统计年鉴(2017),在资料查询上,本文从江苏省选择10所高职院校,其中高等专科院校3所、职业技术学院3所、民办本科二级院校2所,成人高校2所。

(一)高职院校教职工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现状

江苏省这10所高职院校中,2017年高职(专科)院校教职工人数为66.95万人,专任教师人数为48.21万人,均高于2015年的63.93万人和45.46万人。在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都在稳步提升。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来看,教职工人数及专任教师人数与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基本同步。

(二)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教师有417人,占专职教师的24.7%;31~35岁的教师有396人,占21.9%;36~40岁的教师有460人,占24.8%;41~45岁的教师有246人,占14.2%;46~50岁的教师有109人,占4.9%;51~55岁的教师有82人,占4.6%;56~60岁的教师有85人,占4.87%。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分布属于严重的两极化:年轻教师和高龄教师的比例过高,缺乏35~45岁年龄段的教师,并且缺少能够担当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尤其是优质教师人才比较缺乏。因为年龄结构的不均衡,导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受到阻碍,院校师资队伍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二、高职院校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融入的重要性

(一)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水平

通过导入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将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教学任務分工。例如,年轻教师负责进行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导入,高龄教师负责教学经验的传授和科研任务,中龄教师负责承担高职院校教育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任务。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情况进行教师年龄的协调和完善,加大对中龄段教师的引入和培养,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做好高龄教师的分配。其次,将高职院校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划分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育目标。引导各年龄段教师自主补充和完善教育目标,同时将教学任务进行规范化建设。最后,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落实,同时做好考核机制建设。

(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

通过导入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做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协调化建设,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竞争力,并在师资竞争力的保障下,实现生源和合作企业竞争力的同步提高,保障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首先,围绕高职院校目前的年龄结构问题,进行中龄教师队伍的补充和完善,充实和丰富高职院校师资年龄结构,保障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在补充年龄结构的同时,协调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范畴,在差分化年龄结构的建设下,让高职院校各年龄段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协调下得到缓解。最后,围绕各年龄段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压力表现,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协调机制建设。

(三)迎合高职院校教育需求

在导入差分化年龄结构理念后,高职院校教育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从信息化教育模式上来看,在补充中龄段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信息化技术能够得到较好的运用;从教育教学改革上来看,中龄段教师队伍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教改和应用技术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教师队伍建设基础。

首先,丰富高职院校中龄段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中龄段教师队伍的丰富,需要注重各年龄段教师的比例协调,注重对中龄段教师的数量补充,注重高龄段比例的适当调整,注重对低龄段教师的协调,可以按照低龄段 ∶ 中龄段 ∶ 高龄段3 ∶ 5 ∶ 2的比例建设。其次,加强对中龄段和低龄段教师的技术培训。中龄段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理念的培训及现代技术的培训,确保中龄段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求,同时要做好中龄段教师的教学意识的培训,在教学意识的培训时,要确保中龄段教师能够正确认识高职阶段教学的重要性和从业核心工作。对于低龄段教师,要做好教学技术的培训,确保低龄段教师能够尽快适应高校的教学工作。最后,丰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可以参考英国“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和德国的“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和信息资源,保障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及可靠性。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院校教育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探究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于士官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