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探究

2021-08-27郑龙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诚信互联网+大学生

郑龙柱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诚信教育。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当前也开始普遍关注高校的诚信教育效果。首先探讨了“互联网+”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其次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后重点提出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126-02

诚信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前提。近年来,诚信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更是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它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动力。对大学生而言,由于正逢“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因此,就个人诚信而言,大学生表现出了缺失的一面。

(一)诚信意识和语言规范性较弱

当前,网络的虚拟性使现代社会的诚信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缺乏足够的约束,诚信意识和语言规范性较弱。比如,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通常会借助微博、微信、贴吧等媒介大肆发表一些未经思考、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还会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故意捏造和传播谣言,诋毁和谩骂周围的人和事,还有一些学生对网络文明用语不以为然,垃圾语言和暴力语言经常脱口而出。

(二)缺乏足够的自律和判断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大屏智能手机在校园中被广泛普及,这也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检索到大量自己想要检索的信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律和判断能力,大学生对检索到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真伪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价值观和糟粕信息的冲击,出现了诸多网络代写、论文剽窃、网上刷课等不诚信的行为。

(三)网络犯罪现象频繁发生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失信行为明显增多,不少大学生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竟然学会了通过网络来开展诈骗行为,不仅假冒、仿造、伪造、发布虚假信息,而且还会恶意攻击或者篡改程序,发布虚假中奖链接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互联网+”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时代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价值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且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中。然而,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也随之升级。例如,不法商贩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大学生为了谋利也参与其中,导致信用危机越发严峻。此外,由于“互联网+”衍生了许多新鲜事物,而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善,也為相关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乱纪的空间,导致各个领域均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再加上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势必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这难免会对大学生诚信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校层面

“互联网+”为大学生使用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也带他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大社会。这个网络社会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延伸了大学生德育的深度与广度,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随之革新。但是,国内高校普遍注重专业教育,突出智育,往往不重视德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地位也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埋下隐患。近几年,社会各界广泛呼吁高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然而效果甚微。事实上,现阶段高校德育还是以简单的课堂教学为主,而且并未结合“互联网+”推出专题类的诚信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三)自身层面

网络具有开放性特征,在网络上,各类价值观都有,而大学生正处在确立“三观”的关键期,而在“互联网+”下,存在多元化价值取向,其中不乏一些不良思想,一旦这些思想侵蚀了大学生,就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例如,部分大学生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通常会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全大局,同时,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强烈的是非观,特别依赖网络,易于造成诚信的缺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学生面对诚信问题存在双标现象,即在网络世界里是一个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另外一个标准,比如在网络上,各种谴责失信行为,而在生活中,却又做不到诚实守信,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较低,存在严重的“趋利避害”现象,最终导致诚信缺失。

三、“互联网+”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一)切实强化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互联网+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