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一段未完成的历史

2021-08-24张旦珺

南风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金宇澄繁花

张旦珺

《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英] 亚当·图兹 著

陈涛 / 史天宇 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理想国

2021年5月

20世纪20年代,《洛迦诺公约》与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四国公约》,确定了一战后各国的属地问题,人们许下有关安全的承诺,“在凡尔赛未能完成的和平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当时,尚在英国保守党内阁担任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写道:“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各个大国向着世界组织稳步迈进,确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一个旨在平息战乱、减少武器数量的国际联盟建立起来,曾经人们对一战赋予“停止所有战争的战争”的美好寄托。不过,历史证明这样的乐观是多么荒诞。十几年后,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随后又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和约》;日本军部统治了内阁。

世界局势急转直下,一场比一战规模更大、更恐怖的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战与二战之间的历史无法被简单地一笔带过,历史学家亚当·图兹试图对一个经典问题做出解答:为什么一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他将视野重点放在了美国。凡尔登战役的那一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全世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一战后,它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共同债主。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是国际舞台上倡导和平主义的中枢力量。

世界霸权发生了更替,如果一战后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新局面,美国是那个最适合的主导者。

许多欧洲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直接跃上了世界的前台,不过,进步主义永远与深刻的保守主义相伴,从各种角度来看,当时的美国面对它所面临的国际挑战,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尽管威尔逊面向世界大力主张和平,试图在全球进行一场有关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革命, 但美国内部远非铁板一块,共和党始终是威尔逊最激烈的批评者,1917年的和平演讲之后,有人对他留下了“觉得自己是世界总统”的印象。由于国会的否定,在战后的国际联盟中,美国始终都是一个缺席的角色。

与1945年之后的美国“大政府”相比,当时的美国联盟邦政府并不健全。文化与种族的撕裂无处不在,美国仍是一个在从内战中修复的国家,深处依旧埋有作为殖民地国家的伤痕。

亚当在接受采访时曾总结说:“两次大战之间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战过程中世界经济向美国倾斜和美国落后国家体制之间的矛盾”。他在《滔天洪水》一书中梳理了一战到二战之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对从1916年的西线战场到1939年“大萧条”金融危机间的世界历史,给出了詳实记录。

现实不断表明,寻求全球新的和平秩序的道路十分艰难,这些努力也常常遭受“理想主义”的指责,不过对于人们无止尽的和平探索,亚当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并认为这在今天仍然是一段未完成的历史。

《洗牌年代》

金宇澄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1年6月

金宇澄的《繁花》将上海的市井人情以独特的文本记录下来,被誉为近年来最能展现上海气质的佳作。与《繁花》一样,散文集《洗牌年代》也是作者对老上海的一眼深情回眸。它与《繁花》渊源颇深,读者能欣喜地看到许多故事的影子。

《锁琳琅》中的阿强,是《繁花》中小毛的原型。上海弄堂理发店里,理发师阿强在这块地方看到了无数人的青春飞度。一个单身的不婚男人,恰如其分地宽慰主妇们单调重复的生活。阿强看得通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是满足的。《合欢》里也已出现阿宝和蓓蒂的故事。蓓蒂在被抄家后,曾与阿宝一同去寻合欢。他们在混乱难忘的时光里,看到了粉色的合欢花隐现在绿叶间。最后,蓓蒂告诉阿宝,她要搬家了,此后两人再未相见过。

一位读者看完《繁花》后喟叹:“看罢最后一页,像是过完了一生。”在《洗牌年代》中,人物的故事也时常给人白衣苍狗的空虚无力之感,多的是一段段再无相逢的告别,一幕幕紧嵌在人们记忆里的陈年记忆,一个个在他人传闻中尘埃落定的终局,再多的青春年少,最后徒留往事回忆。繁花落尽,旧牌重洗,世事莫不如此。

对于喜欢《繁花》的读者而言,金宇澄的这本散文集也是展现沪上生活的另一幅极佳图景。“细节是细微的时代史,私人具象的生活流水账。”在这28篇散文中,金宇澄用工笔般的文字描绘出老上海的生活日常,像是画出了一副沪上“清明上河图”,人物生动鲜活,精神欲望跃然纸上。

跟随金宇澄的笔墨,如同以一种纪录片式的细腻视角观摩上海人生活的种种琐碎日常,配上金宇澄自绘的43幅插画,那些被时空阻隔的物质生活得以重新焕发出张扬的生命力,生命灿烂的热情、世俗蓬勃的情意都在文本的沉淀里酿出别样的韵味。

《刃上人生》

[日] 盐野米松 著

刘睿琳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021年5月

盐野米松用30年的时间走访了全日本,采访全国不同行业的手艺人,撰写了一系列的书籍,包括这本《刃上人生》。对手艺人和日本刀不了解的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看这本书?翻开前我也有这个疑惑,直到读到第一名工匠—刀匠宫入小左卫门行平的回忆录时,有一段记录让人廓然开朗:

“或许是因为在原始宗教时期,刀代表了主宰自然界生命的至高权力。山川也好,树木也罢,还有繁茂的森林……万物皆有生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凝聚、主宰更强生命之灵的各种新生事物,刀便是其中之一。”锻造、凝练刀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淬炼步骤,本身就是人类力量的象征之一。远古的人类拥有了制作刀的技能,便能获取在自然生存的主动权,不再为自然条件限制;如今这项工具的制作已经不再稀缺,但人们仍然铭记着其背后的含义和力量。

《刃上人生》不仅展示了日本门类清晰的刀匠们细致、动人的专业技能,更揭示了日本刀所承载的关于自然、人类的思考—这部分更让人入迷。没有人能够锻造出完全相同的两把刀,因为各种细微的差异(炉火的温度、锻造中的力度、原材料里不可知的成分、水的温差)都会引发复合的化学反应还有产生无限的排列组合,反映到作品上就是千变万化的外表差异。因为刀所拥有的某种生杀予夺的支配力量,它从远古开始就是神话传说里的神器和宝物,在过去,刀匠的锻治作坊四周都挂着注连绳,提醒女性不能越界。如今,这些规矩都已经埋入土里了,但读来仍然感觉到暗含在制作者心里的敬畏和恐惧。所以,刀岂止是厨房之物,还是漫长的人类和自然对抗时代留存下的凭证,是人类展示自身力量却又不得不服从客观世界规律的产物。

猜你喜欢

金宇澄繁花
鲜衣怒马 看尽烈焰繁花
喜欢圣诞
繁花之梦
金宇澄称网络文学和纯文学是殊途同归
作家金宇澄获台北书展小说类大奖
轻寒(小说节选)
试论金宇澄小说《繁花》的女性悲剧形态
心有繁花
金宇澄推出最新传记文学《回望》
“繁花”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