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合作

2021-08-24黄西蒙

南风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长三角苏州高铁

黄西蒙

长三角正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其经济成就早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达到24.47万亿元。”这个经济总量几乎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在长三角各省市的经济数字上,也有令人惊叹的成就:“GDP总量最高的是江苏(10.27万亿元),其他依次是浙江(6.46万亿元)、上海(3.87万亿元)和安徽(3.86万亿元)。”

长三角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固然有自身的区位优势与先天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愈来愈强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思路。这种统筹合作发展的路径,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们共同作用,最终促使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人才要素上来看,上海与南京具备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名校云集,而苏州、无锡、南通、扬州等城市虽然经济实力出众,但高校资源较为薄弱。至于非苏南地区,以及距离上海较远的安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更加薄弱。但是,我们能看到这些地区也在努力吸引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有分校区,昆山还兴建了中外合作的昆山杜克大学,上海对安徽、苏北等地的人才辐射效应也愈发明显。正是这种“谁都不能掉队”的思路和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尝试,才让长三角的一体化成为可能。

从交通要素上看,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三角也成为中国区域交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密集的高铁网络、畅通的长江航道,乃至构成区域间“毛细血管式”交通网络的公交系统,都为当地居民的出行、资源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在芜湖上大学,傍晚去南京的高校听讲座,周末去上海、杭州见朋友,通过高铁、地铁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如此生活方式已經十分容易。如果说高铁实现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互动连接,那么我们也要看到,长三角城市的地铁建设,也极大程度实现了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此大规模与高效的资本要素流动,在全国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当然,长三角内部也存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比如南京和合肥两大省会城市正在唱好“宁合双城记”,无锡与苏州也在“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上海也在努力提高开放格局,更好地扮演“经济领头羊”的角色。只有长三角区域内部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地激发各地的发展潜力,真正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在这点上,长三角一直在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难得的实践经验,虽然长三角的模式不必全盘复制到其他地区,但这种协同发展的思路是很值得借鉴的。

猜你喜欢

长三角苏州高铁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高铁会飞吗
苏州一光
人地百米建高铁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苏州十二忆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