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钓鱼的快乐,看钓鱼的人才懂

2021-08-24吴阳煜

南风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阿伟钓友钓鱼

吴阳煜

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冠军石智勇,打破了世界纪录。他的最大爱好是钓鱼:“因为钓鱼比举重还有趣—在举重的这个级别,我已经完全没有对手。”据说他的最大战果是钓上了一条32斤的大鱼。网友戏称“这把力气,啥鱼都跑不了吧?”

其实,钓鱼不光靠力气。而且,乐趣也不仅于此。

傍晚5点刚过,迎着快要落下的夕阳,戴着遮阳帽的阿墨在肩上背起一根折叠钓竿,踏上了自己坚持多年的海钓征途。

阿墨的老家在广东西部一个海岛上,自己如今在500公里以外的广州工作。27岁的阿墨告诉南风窗记者,自己已经有15年的“钓龄”,“钓鱼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实在是太有乐趣了”。

社交利器

工作以后没有时间,每当回到家乡海岛,阿墨总会喊上儿时的玩伴,直奔只有当地人熟知的渔获资源丰富的那片海岸。扬起钓竿,插上浮漂,再架起手机,拍下鱼儿上钩时的激动时刻,这样一条简短的视频作品,就能让阿墨在社交平台上收获几千个“红心”。

“对着宽广的海平面,和朋友聊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聊着聊着鱼突然就上钩了,看着鱼在空中挣扎甩尾,大家一起把鱼解下来,这是钓鱼成就感最大的时刻。”在阿墨看来,尽管钓鱼讲究耐性,拿起钓竿就是三四小时起步,但只要有朋友相伴,就不觉得枯燥:“不一定要钓到多少鱼满载而归,才是一次成功的旅途。和朋友在大自然中的相处时光,本身就是对自己心情的陶冶和净化。”

都市生活的节奏让人脚不沾地,有片刻的宁静对着一汪碧水,也许是许多想“躺平”休息的年轻人们对佛系治愈状态的一种向往。阿墨觉得,钓鱼本身的运动真谛,也和生活本质有着相类似的关联:即使是水平再精湛的钓鱼大神,面对变幻莫测的水底世界,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直到鱼儿咬饵的上一秒,只能耐心等待运气的到来。

步入“桃花源”

发源于广州北部的流溪河,干流全长156公里。当它流经广州花都区和白云区交界处时,在此形成了河湾,一处天然的钓鱼胜地就此诞生—流溪湾生态园。7月下旬,一个工作日的午后,记者跟随钓友阿伟来到流溪湾生态园。前往河湾的道路两旁,河边茂密的荔枝林底下,停满了钓友们的车辆。

36摄氏度的高温底下,钓友们有的支起太阳伞,有的戴着遮阳帽,盯着奔腾的河面,都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生态园内不闻人语,显得虫鸣和鱼儿偶尔被钓出水面的扑腾声更加清晰。

阿伟有着十多年的海钓和野钓经历。辗转在广州定居工作后,无法舍弃钓鱼的他,将流溪湾生态园当成自己排解生活压力的“桃花源”:“每个人去钓鱼,感受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我来说,平时过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会觉得焦虑,只有钓鱼的时候,专注在浮漂和鱼竿的抖动,可以把手机扔在一边几个小时。”

“钓鱼这个过程,是特别惊喜的。鱼儿没有上来的时候,不知道下一竿会发生什么。”在钓鱼圈混久了,阿伟说自己的性格也有了一些变化,对于等待更加习以为常:“这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有时间就来看看自然风光,慢慢也会变得不那么急躁。”

每天总有那么一些不想面对世俗压力、不愿回家的中年钓友,在水库或河涌边枯坐数小时,走的时候再把鱼放生。他们构成了钓鱼运动坚实的沉默大多数。

“钓上来的是恩赐,没钓到才是人生。”在钓鱼圈混久了,阿伟说,自己最喜欢在钓鱼吧看到的这句“元气鸡汤”。

作为人气最活跃的百度贴吧之一,钓鱼吧的发帖数已经直逼4000万,活跃度和关注度之高,反映出这项经典休闲运动的长盛不衰:钓鱼的时候写日记甚至连载长篇网文,不想做“空军”把渔场老板的牛背走又背回来……钓鱼吧每天的帖子欢乐无限,也造梗无数,专注钓鱼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分享记录风景和钓鱼的单纯快乐,让记者感受到“老哥们”对钓鱼事业的诚挚热爱。

“好像我们喜欢野钓的人,不会对钓上来多少鱼,有那么大的期待或目标。有鱼上钩就很开心了,感觉自己得到安慰。”阿伟告诉记者,钓上来品种更贵的鱼,自己的兴奋度固然也会更高,但有些时候,钓上来的甚至不是鱼,自己事后一样感觉很开心:“我有钓过蛇,也有钓过龟,钓过拖鞋和衣服,也钓过老鼠。”

“鱼竿拉起来之后,有差点没把自己笑死的,也有把自己吓跑的。这个过程是未知的,充满了刺激。下一秒不知道会钓出什么,这就是钓鱼的魅力。对我来说,这项运动的乐趣,很大程度也体现在这里。”

就在2020年6月,黑龙江一位钓友在晨钓时,甚至钓出了一把泥迹斑斑的狙击步枪,惊动了当地警察前往调查。广大钓友的奇遇故事丰富度,和钓鱼江湖的稀奇古怪可见一斑。

清晨到半夜,每天总有那么一些不想面对世俗压力、不愿回家的中年钓友,在水库或河涌边枯坐数小时,走的时候再把鱼放生。他们构成了钓鱼运动坚实的沉默大多数。

挑逗“赌瘾”

钓鱼大神专治“黑坑”,看着钓场老板们在镜头前恼羞成怒,钓友们十分过瘾,大呼解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观看上述这类视频的過程中,他们完成了对自身过往在“黑坑”铩羽而归甚至损失惨重经历的复仇假想。

所谓“黑坑”,实际上即为钓鱼发烧友们对商业性收费鱼塘的戏称。随着城镇发展的进程加快,城市周边可供垂钓的自然水域也越来越少,人工开挖、投放鱼量来招徕钓友的收费钓场越发普及。根据鱼塘老板投放鱼的总量和品种不同,人工钓场的门票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人工钓场,钓友可以把自己钓的鱼有偿回收给钓场老板。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寄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把门票钱赚回来。但阿伟告诉记者,一般一处有过万斤鱼量投放的“黑坑”,门票价格就达到七八百甚至上千元,“敢闯这样的人工钓场,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我见过太多钓友在限时内钓鱼赚的钱,不及门票钱的一半”。

去了一次就会想去第二次,幻想凭借自己手中的钓竿,从钓场薅羊毛狠赚一笔的钓友们,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时分,涌向大大小小的“黑坑”,眼中只有自己心仪的风水钓位,分秒必争,形成类似宗教集体献礼的奇异景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钓友参与,钓鱼圈内还演变出了“赌塘”的游玩模式,再进一步放大了“黑坑”诱惑人性赌瘾的一面。“‘赌塘有不同的操作手法,比如有的钓场老板会在鱼身上系各种彩色的细绳,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奖金的数额。”阿伟介绍称,根据自己这些年在钓鱼圈内的观察,越来越多的“黑坑”涌现,赌塘的门票价格水涨船高,具体的操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

另一位资深钓友阿树则告诉记者,在自己所混迹的北方某大城市钓鱼圈子里,每年都会举办几次声势浩大的赌塘大赛,来为各自钓场的生意造势:“首先门票就从2000到5000元不等,比普通的黑坑肯定贵上不少。钓的时候,塘里的鱼身上拴着数字牌,从1到100,钓上来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奖励,最大的100。有奖品是一辆小汽车。”

“钓的时候,塘里的鱼身上拴着数字牌,从1到100,钓上来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奖励,最大的100。有奖品是一辆小汽车。”

在阿树看来,像“黑坑”这种人工钓场的兴起,也给水产养殖市场增添的获利渠道,反过来促使鱼商和收费鱼塘的经营者加大投入,催生壮大着钓鱼行业的整体规模,从而更紧密地维护广大钓友们和这项运动之间的黏度:“我们这边的鱼坑,一次投放的鱼量都有几千斤甚至上万斤,水产批发的卡车早上来一趟卸下,以市场价论斤卖给渔场。晚上又来一趟,收购钓场老板回收的鱼,带走到市场贩卖。”

当然,“黑坑”“赌塘”这些精心设计的诱惑,也正等着广大钓友们“上钩”。

“云钓鱼”破圈

回到线上,除了耕耘已久的钓鱼吧,随着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兴起,钓鱼运动也成功“破圈”,受到更多数年轻人的追捧。在今年初,短视频应用抖音发布了一份《2020年抖音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2020全年,虽然云健身、云旅游和云购物等宅家型活动受到网友追捧,但对于抖音用户而言,最爱的休闲运动是户外钓鱼。它在平台上获赞超过8亿次。

今年年中,无数网民们对于钓鱼的热情还在持续上升。就在7月26日,抖音发布体育大数据报告宣布,钓鱼已经是抖音第一大休闲活动,其内容播放量超799亿次。

在抖音上,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多个与钓鱼相关的话题,其播放量都达到惊人的亿级。具体来看,话题“#钓鱼”的播放次数已接近700亿,而“#户外钓鱼”“#钓鱼技巧”“#野钓”等相关细分话题的播放量也都超过或接近百亿次。

从准备阶段的饵料选择与制作,到拉饵和调漂,再到找底、拉竿等技术动作细节,详解视频在抖音一应俱全,视频底下的评论区互动连连,发烧友们对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答疑层出不穷—这给了记者一种感觉,先不论实战效果,观众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从手机一个软件里,掌握钓鱼达人精进之路的全流程。

更让无数观众欲罢不能的,是钓鱼垂直分类视频里,那些头部大神们的传奇故事。记者关注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粉丝数超过2000万的“天元邓刚”,其个人简介为“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技术推广总教练”。

对于钓鱼领域的江湖座次,外界尚不好评价。但从点开第一条置顶视频作品开始,从不脱钩,也没有断线,邓刚神乎其技的钓鱼技术让记者咋舌不已。

一条封面标题为“黑坑水库盘老板”的视频里,衣着朴素的邓刚背着装备,来到一家收费为500元限时4小时的钓场。面对渔场老板漫不经心的打量,邓刚呵呵一笑,按部就班准备好吊钩、鱼饵等用品后,就此开始了他的炫技表演:通过打窝、全非铅等专业操作,钓场水塘中的翘嘴鱼一条接一条,几乎是不间断地被邓刚抄获进网兜。

4个小时到了,清点网兜里的渔获,竟然有过千斤。按照视频旁白介绍,网兜里的鱼市值3000多元,一边说着,视频里的镜头聚焦在了脸都快绿了的老板。但故事到这里,又一个转折点发生了:钓的鱼太多不方便携带,邓刚当场决定将这些渔获全部放生,并要求老板退回门票钱,再给现场每人发2罐饮料。喜出望外的老板自然是双手将饮料送上,而一位随心享受钓鱼纯粹乐趣的隐世高人形象,就这样树立起来了。

无论视频情节的真假,这些钓鱼达人的高超技术却是有目共睹。短短一条几分钟的视频里,安排如此密集的爽点,难怪让无数用户看得欲罢不能。掌握了新一代短视频叙事节奏的职业钓手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往不利,可谓“水到渠成”。

“爽点”富集

如同阿伟所说的,变得相对更有耐心,是因为长期的潜移默化,钓鱼发烧友们的性格必然会受到影响。要想感悟钓鱼运动本真的乐趣,首先就得经过第一关磨砺耐心的考验。记者在童年时期和钓鱼的初体验,也是儿时至今仅有的几次接触,都没有能熬过这一关:要一直盯着浮漂目不转睛,这样的运动方式根本坐不住。

在中国过亿的钓鱼人口中,99%是男性钓鱼爱好者。而其中,45岁以上的占比32%,26-44岁的则占46%。

顶着烈日,不知道鱼儿什么时候会咬钩,“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的自我怀疑油然而生,那是一种类似等待戈多的荒谬心态。在那个被毒辣阳光晒得头晕目眩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鱼饵的甜香。望着父亲有节奏的搓饵动作,当时年幼的记者,产生了把盆里饵料吃完拂袖而去的冲动。

直到很多年后,在世嘉游戏大作《如龙3》里的冲绳海边,隔着电子屏幕的记者终于感受到了钓鱼带来的宁静和闲适—那是主角决意回归大阪黑帮江湖的前夜,点点星光下,一波波海浪轻柔地扑向沙滩。朝着大海甩出钓竿,鱼我两忘于天地间。

难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钓鱼都被形容为中老年男人的诱捕器。有钓鱼行业相关不完全统计指出,在中国过亿的钓鱼人口中,99%是男性钓鱼爱好者。而其中,45岁以上的占比32%,26-44岁的则占46%。

“想问一下鱼竿是不是用罂粟壳做的?我老公对着它比什么都香。”在钓鱼吧,类似这样充满奇思和怨气的发问比比皆是。尽管是身边的家人,旁人依旧很难理解,爱好者们为何对钓鱼如此深切痴迷。

也正因如此,像“人血养蚊”“牢底坐穿鱼”等,钓鱼吧老哥们所创造的段子和梗,一直以來也鲜少被圈外更多网民所知晓和传播,更多时候只是吧内自娱自乐的小众黑话。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钓鱼类相关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的热度暴涨,这项运动在舆论场内得到更多讨论和热议,这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好好审视钓鱼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及背后蕴藏的趣味所在。

可以说,钓鱼本身具有狩猎特性,和与大自然交手所放大的不确定性,更为强烈地刺激了围观者的先天本能。而经过短视频加工流程的处理后,真实狩猎需要的耐心、机警、敏锐等钓技的体现都被省去,观众享受到的,就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鱼儿上钩时刻。

换言之,独钓寒江雪式的田园山水元素集合,原本就暗合绝大多数短视频用户寻找精神憩息的时代情绪。而钓鱼作为一项休闲运动,其在普罗大众的固有印象里,包含大段平静乃至平淡的心理预期和漫长时间,却在视频制作者精心铺排和设计下形成反差,成为屡屡展现“神转折”的绝佳舞台。

猜你喜欢

阿伟钓友钓鱼
你的钓友靠谱吗
钓友众生相
钓友的表情包
空巢老人钓友遍天下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