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8-23林妍梅李雅宁赵睿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林妍梅 李雅宁 赵睿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专业思政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专业规定性,是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体现。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通过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的递进式教学路径,形成了专业思政统领下的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会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模式;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达成“四度”目标,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与育人本领。通过课程思政将“公正、平等、诚信”的新金融人才核心素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金融学专业;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3-0021-07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s the focal point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provides professional regulations for deep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which is the systematized and normalized embodiment of conne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systematically-designed,progressive teaching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e finance major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as formed a training mode that integrates knowledge education,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We optimize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chieved the goal of “four degrees”, and improved the political quality and education ability of the faculty. By mea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e core quality education of fairness, equality and honesty for new financial talents will be “into the brain, the heart and the industry”, achieving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Finance major;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产品及模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领域。植入互联网思维的新金融正以更加包容的理念和更加开放的态度,支持金融的改革开放与普惠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机构、新业务的不断涌现,金融乱象屡有发生,金融风险日渐复杂。防范化解威胁经济社会稳定的系统性风险,事关人民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金融领域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金融科技人才[1],还需要懂得在新领域中构建规则并遵守规则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政治担当、为民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是金融行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金融使命的有效保障。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从2017年开始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坚守并砥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经过不断地深化改革,根據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段成长特征,系统设计了课程思政的递进式教学路径,形成了专业思政统领下的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会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模式和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法,力求将“公正、平等、诚信”的新金融人才核心素养教育从“入脑”到“入心”再“入行”。

1 金融学专业思政的总体要求

高校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手段,而专业思政则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体现。专业思政规定了对专业核心素养的总体思政要求,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专业规定性,搭建了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营造了更好的育人氛围。课程思政既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要统筹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坚持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又要坚持把专业思政的目标要求传导到教师,着力促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高校要抓好3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4]。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设计了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协同推进机制(见图1),使得课程的政治方向与教师队伍建设聚焦于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保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设计基于OBE理念的金融学专业思政实施路径

2.1 构建“价值引领”的金融学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金融人才培养特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体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职能,发挥学校在全国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的优势,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在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中,对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精准设计;本着“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价值引领、智慧支撑、知行合一的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依托智慧学习环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和“金课”建设,实现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学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2.2 形成专业思政统领下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定位,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毕业要求,即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熟悉与金融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在金融实践中理解并遵守金融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责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将专业思政的毕业要求进一步分解为3个具体的指标点,明确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第二课堂涉及的每门课程所对应的指标点,金融学专业思政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1)深化课程思政,着力“入脑”“入心”。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注重金融职业“公正、平等、诚信”核心要素的价值引领,基于OBE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导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金融学专业课程以育人作用为切入点,瞄准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国际国内时事,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等专业课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社會责任感为思政目标,发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金融法、保险学、财政学等课程以让学生熟悉与金融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目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在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2)厚植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金融学专业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行业标准的对接精度,依托校外实践基地,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金融职业“公正、平等、诚信”核心要素的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金融职业道德规范融入实践课程的全过程。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践、证券投资分析、专业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熟悉并掌握金融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强调金融从业者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行为规范,践行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

3)打造第二课堂,营造育人氛围。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的实践创新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生共同体“全程导学”,构建以价值引领为目标、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第一与第二课堂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案例驱动式、项目驱动式、竞赛驱动式等多层次教学模式,实施专业思政、价值引领,把专业思政的目标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学生科技竞赛、学术论坛是学生创新应用与实践的检验平台,专业教师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体验式教学增强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3 优化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是学科知识的整合,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支撑,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金融学专业知识、经验或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从课程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同向同行。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中,达成“高度、力度、温度、效度”等方面的目标。

3.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准立足点,让课程思政有高度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有助于明确授课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符合金融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在编制金融学专业课程大纲时,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的高阶目标引入课程目标,融入“以大道,晓大义,明大理,怀大爱”的思政元素,改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而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在各门课程的大纲编制过程中将价值目标列入课程具体目标,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了目标设定,形成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如金融学课程的价值目标为:学生能够牢固确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价值立场;能够灵活运用金融学基本原理自主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自觉杜绝生搬硬套西方金融的理论和观点,坚持把计划和市场“两只手”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课程的价值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利用普惠金融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通过普惠金融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认识金融普惠对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目标的确定,改善了传统课程教学目标的工具理性,让课程思政更具价值高度。

3.2 深度融入专业性知识,抓准着力点,让课程思政有力度

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和关键点,课程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匹配和对接的关键。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根据课程对象,系统设计与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有效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而使思政教育能够“入脑”“入心”的最有力度的方式就是用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困惑甚至误解。启人以大智,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金融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也培养学生对金融学专业的热爱。

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融入学科发展动态和中国金融实践的新问题,以专业理论帮助学生厘清对现实问题众说纷纭的观点所造成的困惑。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口罩成为生活必需品,面对突如其来的需求量,热门社交软件上经常看到“发国难财”“天价口罩”等字眼。有观点认为,口罩涨价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具有合理性。针对这个观点对学生造成的困扰,经济学任课教师以“经济学中企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讲述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建立的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必须强制介入。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重要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商家无法操纵商品价格。“发国难财”的商家不是由供需决定价格,而是利用人们的恐慌和急需程度,进行价格操纵,市场已经失灵,政府必须介入调整价格。经济学中的理性包括短期理性和长期理性,企业社会责任感是长期理性,个人或者企业不能盲目地追求利益至上,要有道德底线,要对社会负责。专业课程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入理分析,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让课程思政有力度。

3.3 有机结合社会大课堂,巧设切入点,让课程思政有温度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在金融学專业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密切关注金融行业的动态,用社会事,讲身边人;采用与学生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树人以大德,感人以大爱,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

瑞幸咖啡的促销策略吸引了大量大学生消费群体,“2020年瑞幸咖啡被浑水公司做空事件”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涉及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生动案例。课程群教师在进行充分研讨后,公司金融课程在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分析瑞幸咖啡财务报表,嵌入“不做假账”和“敬畏市场”的思政元素。金融市场学课程在海外上市融资的教学内容中,分析海外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对中国公司声誉的影响。通过案例研讨,既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的做空机制,又引导学生认识到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不仅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更对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声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强调“诚信”的重要意义,以此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进行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课堂是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思政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路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社团“金融理财协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次组织“金融理财进社区”的公益活动,了解社区居民在金融理财方面的种种困扰,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居民普及金融投资风险等金融知识,体验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还编排了以“金融防诈骗”为主题的情景剧,被千龙网等媒体公开报道。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让课程思政更有温度。

3.4 采用多维度学习评价,把握关键点,让课程思政有效度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思政的评价应摒弃功利性的评价思想,以关注过程、关注态度、关注行为和关注个体差异为准则,达到对“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价值的聚焦,让学生学会不以一时一刻的成败论英雄,立人以大志、养人以大气。

为了有效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金融学专业在多维度学习评价指标中引入思政评价标准,如金融营销课程的教学考核设置了“模拟展业”环节,在考核指标中设置“金融职业规范”的考核标准,学生组成小组模拟金融营销行为;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环节中包括提交一份“外汇走势分析与交易实践报告”,教师设置“交易实践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具体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2020年,新冠疫情推进了线上教学评价的改革,金融学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慕课程”“云班课”等教学工具,组织学生开展“轻直播”“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发言、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将金融职业“公正、平等、诚信”的核心要素纳入考核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课程思政有效度。

4 打造铸魂育人的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

新时代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立德树人的责任重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时刻把握课堂教学是育人主渠道的科学定位,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把提高自我修养和参加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则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加强引导,不断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5]。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6],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支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1 专业教师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专业课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要求,自觉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困惑和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专业教师要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7]。此外,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不仅仅了解其专业知识建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等,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深度研究,以便于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4.2 专业教师不断增强育人本领

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是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的重新认识和梳理,是课程建设内容的一部分。教师要围绕课程思政拓宽学科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增强育人本领,既要对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知识娴熟贯通,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知识、时政信息等有深刻的认识;既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既有传授知识的逻辑技巧,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同时,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营造课程思政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需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8]。

4.3 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对教师的引导

学校通过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立德树人的理念扎根教师心田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要强化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及榜样引领机制等,激发“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内驱动力[5]。北京联合大学将课程思政“示范课”“精品课”纳入职称评聘和各类人才项目推荐的条件,将师德考核优秀、课程思政的实践及课程思政相关表彰或好评作为优秀教师评选的必要条件,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行動上落实课程思政、效果上凸显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学校和教师能够利用评价工具,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积极探索立足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改进教学工作。为促进深入交流学习,学校搭建了“师德师风建设论坛”和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展示会等平台,树立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榜样群,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各学科各专业教师深入学习和交流。

5 结束语

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催生金融业发展的新领域,并对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提出新的挑战。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专业思政统领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规划基于OBE理念的金融学专业思政实施路径、优化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打造富有铸魂育人精神的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等途径,系统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中,培养真正可以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使命的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7-23.

[2] 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2-14.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5] 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6.

[6]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7]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09(1).

[8]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责任编辑 白丽媛)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