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垄上行

2021-08-20徐向林

安徽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炊事员海堤民工

徐向林

修堤進行到紧要关头,快断炊了。供应给修堤民工的野菜粥越来越稀。

“说好了管干饭的,粮食呢?”有民工责问管粮食的孙排长。

年轻的孙排长还没答上话,又有一个民工跟着起哄:“没得吃,哪有力气修堤。走,不修了!”

也有人替孙排长说话:“乡亲们,新四军帮我们修筑海堤保卫家园,就是饿着肚子,我们也要干下去。”

“要饿肚子你去饿,我不能饿。”有人撺掇部分民工走下大堤。

下堤时,他们拨开一簇高高的茅草,看到几名新四军战士在一口土灶前准备生火做饭。撺掇大伙儿不干的那个民工顿时来了精神,他指着新四军战士鼓鼓的粮袋,大声嚷了起来:“你们看,他们的粮袋里倒装满了粮食。”

“刚修堤时,他们还跟我们一个大锅吃饭,现在跟我们说粮食紧张,却把我们甩到一边,自己偷着吃。”民工们愤怒了。

有人要上前翻看新四军战士的粮袋,跟着过来的孙排长抢先拦到前面:“乡亲们再忍一忍,粮食明天一早肯定运到大堤上。”

“为什么不让我们翻看粮袋,是不是心里有鬼?”还是那个撺掇的民工,想上前翻看粮袋。孙排长一使眼色,几名战士把粮袋藏到身后,他们用身子挡住民工,不让民工翻看。

民工们要翻看,战士们不让看,他们现场对峙起来。

对峙中,民工队的崔队长循声赶来,崔队长脾气火暴,得知原委后,他朝民工们一瞪眼:“你们这是要干啥?人家的私人物品,你们凭什么翻?”

“他们把粮食藏了起来,我们不想干了。”那个撺掇的民工嘟囔道。

“不干?”崔队长冷笑一声,冲撺掇的民工反问,“刘先旺,你想想,发海啸时,我们哪个没被冲得倾家荡产?海潮倒灌进来,哪块被海水泡过的盐碱地能种庄稼?这海堤修起来,我们才能重建家园,你以为这海堤是给谁修的?”

“对,海堤是给我们自己修的。我们继续干。”有民工回应。

“在堤上至少还有稀饭吃,下了海堤,连稀饭都吃不上。”另一位民工说道。

民工们没人再去理会那个撺掇他们下堤的刘先旺,一个个回到堤上,继续干活去了。

刘先旺磨磨蹭蹭往堤上走的时候,听到崔队长与孙排长的低声对话:

“崔队长,谢谢你帮我们解了围。”

“唉,粮食是不多了,堤上有上万民工,要是没粮吃,闹将起来,不好收拾。”

“师部已经下了死命令,今晚无论如何也会把捐出的军粮送到堤上来。”

“鬼子封锁了交道线,能送得上来吗?”

“能!我们说到做到!”

对话到这儿告一段落,刘先旺跟着崔队长上了堤,继续挖土抬土去了。

当天夜里,宿在工地草棚的民工们听得远方枪炮声大作,有些民工害怕,崔队长挨个到各工棚去安抚民工,让他们躲在工棚里,不要随意走动。

第二天,上工的民工们看到海堤上多了一座“小山”,刘先旺等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粮袋堆起来的“小山”。炊事员给大伙儿分的粥厚了许多。刘先旺看炊事员脸色阴沉,轮到他打粥时,好奇地问:“有粮食了,你脸上咋还挂着霜?”

炊事员也是一个年轻的新四军战士,一听刘先旺的问话,他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指着粮袋说:“孙排长还有几个战士,为了把粮食护送到工地,他们……中弹牺牲了……”

炊事员泣不成声。众人抬头去看粮袋,果然,很多粮袋上染着鲜血。

崔队长这时打开了一个从茅草地里找来的粮袋,他用沉痛的声音说:“你们看啦,这就是没粮食时,新四军战士们的口粮。”

大伙儿凑到前面,有人从粮袋里捧出一把黑糊糊像面粉状的“粮食”,放到鼻子前一闻,叫了起来:“这是榆树皮磨的粉,闹饥荒时我吃过,这东西不能消化,当时就吃得我肚子快胀死了。”

崔队长说:“乡亲们,昨天你们要看的粮袋,就是装的这些,孙排长为了不让大伙儿看着难受,坚决不让大伙儿看……”

“粮食最紧张时,我们修堤的民工还有米粥吃,而新四军战士的粮袋里一粒米都没有,要不是他们不怕牺牲,带领我们修成这道防海大堤,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早被海潮吞没了。”这是事隔多年,我爷爷与我在海堤上说的一番话。

对了,我爷爷就是当年修堤时撺掇民工下堤的那个刘先旺。每到清明,我爷爷就让我推着他的轮椅,到当年他参与修筑的海堤上走一走。他说,当年新四军既要与敌作战,还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不少战士为修筑海堤而牺牲了,他要祭奠他们。

到了海堤上,我爷爷刘先旺面朝大海,喃喃自语,似与长眠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们对话。堤外,涛声阵阵,海风猎猎,难以计数的海鸟在海天间飞翔……

猜你喜欢

炊事员海堤民工
“火”字歌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炊事员也能立大功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
谁更老实?
海堤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比选及设计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