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实践研究

2021-08-09陈培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课程标准习作

陈培凤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中体现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

“课文”即“源泉”,是习作的舞台。课文中的情境、课文中的“空白”、课文中的插图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练笔的好材料。

“课文”即“宝典”,是习作的秘籍。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師可以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根据学情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践。

1.借课文的精妙结构引领学生学会作文构思,巧妙谋篇布局。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落笔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

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例如,七(上)第一单元的三篇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学生在深入揣摩,领悟发现的基础上,在自己写作文时都能做到巧妙借鉴,动笔习作之前所列提纲大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学会了基本的谋篇布局,作文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2.借课文精妙的语段引领学生进行片段摹写,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结合经典课文色学习,精心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课文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学生被其结尾的精妙修辞和感染力所深深打动,于是在深入赏析,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片段摹写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练笔效果精彩纷呈。

3.借课文中的精妙表达,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进行仿写训练。

如在学习课文朱自清的《春》之前,先给学生布置观察日记的片段习作任务:在淄博街头寻找“秋”的身影,请学生通过自己的五官,认真体会,感受“秋”的气息,每天写不少于80字的观察日记。

通过近两周的细致观察,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淄博秋的气息,而此时,《春》这篇经典课文也已学习完毕,于是我们引领学生进行《春》的全篇仿写,重点练习运用多幅图画表现特征的手法,于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淄博秋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

“以读促写”,是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可以将阅读引向纵深。可以仿写,可以创写,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切实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取得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研究时间比较仓促,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如:阅读课与写作课和谐融合会不会使课堂“四不像”?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老师眼睛总是盯着课文会不会使学生的视野狭窄?会不会让学生“唯教材马首是瞻”?我们该怎样看待教材,是不是一直仰视?

我的初步思考是:要使文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前提是要“平视”文本。但是,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很大突破,这也是我要继续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课程标准习作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满腹狐疑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习作展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