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反思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2021-08-09任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细节笔者文本

任娜

如何用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得课堂向纵深推进,让课堂更高效?笔者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简称靠谱COP项目)研修后,真切感受到课堂观察大数据是教师课堂行为改进的有效助力。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为例,对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进行诊断分析。

一、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下的课堂观察方法主要是由两大方面构成,一个是编码体系分析方法,另一个是记号体系分析方面。

S-T分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编码体系分析方法,简单却颇具代表性,它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而记号体系分析法侧重于分析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同时了解师生对话中的知识结构。它主要包括有效性提问、教师回应学生回答、四何问题、对话深度等方面。

二、基于课堂观察大数据改进课堂教学对话

(一)彰显学生主体,激发对话的欲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生本对话是课堂上的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让学生有能力、有时间与文本充分对话、深度对话。只有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能由表面走向深层。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浏览的支架,则是进行深度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对《伟大的悲剧》整体感知的环节中,笔者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问学生有关事件的六要素、英雄的名字、遗孀的意思等。可是这样频繁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思考的时间。

再次执教时,笔者做了调整,先朗读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提炼出学习重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用浏览的方法阅读文章。接着进行当堂训练,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浏览文本,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信息转换,把关键信息表述出来。

(二)优化问题设计,架设对话的支点。

在品悲剧之“伟大”这一环节中,试教时设计的问题是:阅读本文,文章中哪些句子段落打动了你?说说它打动你的原因。由于提问缺乏具体指导,学生在课堂中找出了相关的语句且说明了理由,但对话的质量没有达到預期的效果。公开课时改为:请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细节并进行评析。因为提问过于空泛,学生所找的语句有些并不是细节描写,个别学生不会评析所找的细节描写。两次课堂,师生的对话推进都不流畅,课堂都不高效。

第三次执教时,笔者改变了提问角度,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借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将学生引入文本,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用细节去感动学生。在品味“伟大”的细节点时,适时地进行引导。

笔者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有了深刻反思,也明确了改进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文本解读,在多样的有效对话中,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细节笔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