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在数学课堂上“活”起来

2021-07-20孙瑛瑛

读与写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应用题解题

孙瑛瑛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教体局教研室 河南 信阳 464000)

引言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阅读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及数学材料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数学课堂中阅读培养的重要意义

2.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课前预习与数学阅读结合,激发数学阅读兴趣。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前提准备,因此,教师可将课前预习与数学阅读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阅读重要性,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2.2 整合阅读材料,创设阅读情境,锻炼数学阅读思维。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情境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阅读材料与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将“量变与函数”这一内容融入到本次教学之中,并在互联网中搜集“一次函数”这一内容的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将搜集到的文字、图片等内容播放给学生,丰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情境中对数学材料进行阅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出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

3.数学课堂中阅读技巧的有效应用

3.1 去掉潜语,快速获取信息。应用题是初中数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技巧对数学材料进行全面的掌握。在阅读应用题材料时,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材料的背景,然后让学生确定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最后根据问题在材料中找到重要的信息,忽视材料中干扰信息,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的获取材料中正确的信息。例如,某年中考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优化市中心城区的环境,德州市政府对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地砖、花池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革,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需在60天内完成工程,经调查知道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比甲队单独完成多用25天,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30天,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2500元,乙队每天的工程费用2000元。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材料,然后去掉没用的潜语部分,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材料中由“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花池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革”这些内容对解题没有任何的作用,而且会扰乱学生的思维,因此要将其去掉。

3.2 分析关键句及关键词。初中数学试题中常常会出现较多的复合句来叙述信息和解题定义,学生应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及关键词,有效地掌握材料中解题信息,从而得出解题方法。如在进行“平行线”的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解题材料中对“平行、相交、同一平面”等关键词进行标注,加深学生对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记忆,避免在解答问题时出现低级错误。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阅读教学符合了新课改革的标准,促进了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升级,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注重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阅读在数学课堂上“活”起来。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应用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用“同样多”解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巧用比妙解题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