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经通督法针刺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及血清疼痛递质的影响

2021-07-18张慧森刘健温石磊田斌武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瘀腰椎间盘腰椎

张慧森 刘健 温石磊 田斌武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腰椎盘中髓核、软骨板、纤维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破裂处突出于椎管或后方,导致脊神经根受到压迫,产生腰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人群不断扩大,且趋向于年轻化,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2]。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人体督脉关系密切。督脉为阳脉之海,经气亏虚、阳气不足则易外感风寒湿邪,导致水湿痰饮内聚,阻塞经络,造成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发为本病[3]。血瘀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当以舒经通督、活血祛瘀为主要治则[4]。本研究对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经通督法针刺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其中脱落3例,剩余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45~72岁,平均(60.32±5.0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4.08±1.13)年,病变部位L4-5段15例、L5-S1段20例、L4-5S1段12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44~71岁,平均(60.10±5.0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4.20±1.18)年,病变部位L4-5段17例、L5-S1段17例、L4-5S1段1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病变部位、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5]:下肢痛、腰痛、典型腰骶神经根疼痛,下肢区域放射性疼痛,臀上椎旁有压痛,神经障碍中有两种证型,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神经根张力试验呈阳性,X线显示腰椎生理幅度或脊柱侧凸异常,脊柱间隙变窄,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2)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血瘀型的诊断标准[6],包括腰骶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腰腿针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腰硬如板、活动受限,舌紫有瘀斑,脉弦紧;(3)依从性良好,遵医嘱进行服药;(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腰椎骨折、骨髓损伤、骨肿瘤等其他病变;(2)明显手术指征;(3)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过敏;(4)机体重要器官心、肝、肾、肺等严重病变者;(5)参与其他临床疗效评价研究;(6)近1个月内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史;(7)局部皮肤破损不宜进行针刺治疗者。

1.4 脱落标准

(1)主动退出研究;(2)治疗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生产批号:20190108,20191208)治疗,每日2次,每次0.2 g,连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经通督法针刺治疗,选取夹脊、后溪、大肠俞、委中、肾俞、阿是穴、膈俞等,运用透刺法针刺夹脊穴,运用斜刺法针刺膈俞穴、运用直刺法针刺其他腧穴,进针后运用平补平泻法,以患者酸胀感为度,每次留针20分钟。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拟定[6],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进行量化评分,各症状的评分总和作为证候总评分。拟定:(1)治愈:腰痛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日常工作生活恢复正常,直腿抬高不低于70°,治疗后证候总评分降低≥95%;(2)好转:腰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日常工作生活有所改善,直腿抬高低于70°,治疗后证候总评分降低≥30%;(3)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证候总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治愈的例数+好转的例数)/47×100%。

1.6.2 疼痛程度比较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主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7],分值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严重。

1.6.3 腰椎功能比较 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8],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14分),分值越高则功能越好。

1.6.4 疼痛递质比较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时外周静脉血3 mL,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5-羟色胺(5 Serotonin,5-HT)、P物质(Substance P,SP)的水平。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主观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分)

2.3 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含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提高(P<0.05)且研究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分)

2.4 疼痛递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NPY(neuropeptide Y,NPY)、5-HT(5 serotonin,5-HT)、SP(substance P,SP)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PY、5-HT、SP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NPY、5-HT、S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NPY、5-HT、SP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病因可能与年龄、性别、运动、外伤、生活习惯、肥胖、糖尿病、遗传、体位不正等因素相关,多种因素可使椎间盘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9]。目前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塞来昔布是常用的非甾体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减轻组织间炎症反应,降低致痛物质的分泌[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症”“腰腿痛”范畴,以肾精亏虚为本,经络痹阻为标。筋骨失养,不荣则痛;督脉痹阻,腰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11]。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督脉密切相关,腰椎位于督脉的循经部位,督脉气盛则筋柔骨正,督脉经气亏虚则温煦无力,水湿痰浊内聚,经络痹阻,形成瘀血;加之正气不足,腠理空虚,外感风寒湿邪,凝滞气血,痹阻督脉,发为此症[12]。舒经通督法针刺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选取夹脊、后溪、大肠俞、委中、肾俞、阿是穴、膈俞等腧穴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夹脊穴能温阳通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后溪穴与夹脊穴联合,远近相配,提高舒经通络的作用,有效促进经脉功能恢复;委中能通络止痛,肾俞穴能温补肾经,强腰健骨,祛湿散寒;阿是穴、大肠俞能通经止痛,祛邪除湿;膈俞能活血祛瘀,调畅经脉。诸穴合用,共同发挥通督疏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散寒祛湿的功效,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体征,调节机体气血运行,促使机体生理机能恢复[13]。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舒经通督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疗效确切,能进一步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NPY主要存在于交感神经系统,能提高神经源性疼痛和炎症性疼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呈高表达[14]。5-HT能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致痛作用,还能传导伤害性信号,提高疼痛程度[15]。SP可促使肥大细胞分泌大量组胺,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改变血管通透性,对疼痛中枢产生强烈的致痛作用[16]。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NPY、5-HT、SP低于对照组,表明舒经通督法针刺能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患者的疼痛递质分泌,这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舒经通督法针刺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调节血清疼痛递质分泌,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血瘀腰椎间盘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