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览资讯

2021-07-15齐庆媛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木制瓷龙门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

时间:2021年5月1日~6月30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人物画的创作,在中国历代都受到特别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物画研究,故宫博物院特举办“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予以展示。其中,既有开国立邦、施行仁政的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康熙、乾隆;也有功业赫赫、大节凛然的文臣武将,如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亦有为家国作出贡献的女性,包括王昭君、蔡文姬、木兰等耳熟能详的伟大女性。这些人物及其事迹,彪炳史册,存乎人心。评价人物画,不仅要重视它的艺术水准,更要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展览其形象,宣扬其事迹,不但能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更将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故宫博物院在守正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深度挖掘文物蕴含的时代内涵、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以文物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更多的民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感悟艺术之美。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时间:2021年 4月 20日~2021年 10月20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联合举办“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为校庆献礼。“水木湛清华”,典出南朝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它既道出“清华”之所得名,也是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诗意揭示。“水木湛清华”可以视为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

本次展览展示了此前未公开展示的李公麟、苏轼名下及其他宋元时期的画作,以及沈周、石涛等明清名家画作。通过这些作品中显现的“自然”,持续触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思索。

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

时间:2021年4月22日开展(拟展出三个月)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1年4月2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深圳望野博物馆、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河津市人民政府等机构协办的“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在国博面向公众开放。举办本次展览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的指示精神,把我国的文明起源和发展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本次展览内容是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山西河津古称“龙门”,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河津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唐代起,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留下了大量传世瓷器。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时期,河津因靠近政治中心开封,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瓷器生产达到鼎盛。201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中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本次展览展出河津窑址出土文物150余件组,以及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80余件,分为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全面呈现河津窑址的考古发掘、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同时,本次展览还通过情景还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再现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等考古遗迹场景,力求打造全景式、深学术、宽艺术的完整呈现,在中国陶瓷考古的学术推广、社会化宣传和艺术欣赏相结合方面实现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水木制瓷龙门
水木荣春晖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水木之约”居室设计
龙门里的白居易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龙门这边(71)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水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