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效果

2021-06-30张爱华杨琳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奥美拉唑食管癌食管

张爱华,杨琳娜

(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黏膜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的病理现象,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加强Barrett食管的治疗对预防食管癌发生有积极作用。临床治疗Barrett食管主要以抑制胃-食管反流、预防并发症为主,可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存在明显禁忌证,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具有明显局限性;保守治疗仅能缓解临床症状,对癌变进展无抑制作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内镜手术,由于创伤小、安全可靠、效果明显而得到临床认可。作为非接触性电凝手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病变黏膜清除有较好效果。但对病灶较大患者,需进行多次手术,增加了手术风险。本研究分析了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Barrett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3~55岁,平均(43.91±5.17)岁;体质量指数18.9~25.4 kg·m-2,平均(21.94±1.17)kg·m-2;组织分型贲门型18例,胃底型15例,特殊肠化生型12例。Barrett食管长度≤3 cm 38例,>3 cm 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1~57岁,平均(44.62±5.31)岁;体质量指数18.4~25.9 kg·m-2,平均(22.12±1.31)kg·m-2;组织分型贲门型17例,胃底型18例,特殊肠化生型11例。Barrett食管长度≤3 cm 37例,长度>3 cm 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组织分型、Barrett食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贲门癌或食管癌;②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③对氩离子凝固术不耐受。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口服奥美拉唑(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11),每次2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脉搏,静脉麻醉后,在内镜辅助下观察未经活检通道,伸出镜外1 cm左右,病灶上方0.5~1 cm,由食管远端至近端平行或纵行移动凝固治疗,每次1~3 s,直至Barrett食管黏膜变成干燥白色;若Barrett食管面积>食管环外周50%,则治疗病变面积的1/3~1/2。次月行胃镜复查,若发现有残留Barrett食管,再次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直至Barrett食管黏膜组织完全消失。术后当日接受半流质饮食。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痊愈: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腹胀、胃灼热等症状完全消失。好转: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腹胀、胃灼热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腹胀、胃灼热等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将痊愈、好转计入总有效并计算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食管狭窄、严重出血、穿孔、溃疡等。(3)p53蛋白表达情况。采集病灶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4)疾病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胸骨后不适13例,对照组出现10例,两组均未见食管狭窄、严重出血、穿孔、溃疡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8.26%(13/46)]与对照组[22.22%(1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508)。

2.3 p53蛋白表达情况治疗后,两组p5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5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值)

2.4 疾病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共复发2例,对照组共复发6例。观察组复发率[4.35%(2/46)]低于对照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22)。

3 讨论

Barrett食管属癌前病变,是引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有报道显示,10%的Barrett食管会发生癌性病变,而80%食管癌患者是由Barrett食管病变所致[2]。因此,治疗Barrett食管对预防食管癌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Barrett食管与长期食管反流关系密切,黏膜损伤程度与胆汁暴露增加呈正相关[3]。Barrett食管进展为食管癌是渐进性过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改变或异常表达导致食管上皮细胞分化、增殖失常有关。

目前Barrett食管治疗方案中,抑酸药物仅能缓解临床症状,对Barrett食管癌变风险影响较小。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尤其不适用于高龄患者。奥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延缓胃酸分泌,具有阻止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同时可修复胃肠黏膜,提高黏膜防御功能,改善黏膜血流量。奥美拉唑虽不能逆转Barrett食管化生,但对减少食管酸暴露、缓解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方案,属内镜消融疗法,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消除上皮组织转化黏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作用机制为通过高频电激发氩离子气体,无需接触病变组织表面即可使其高温失活,使周围组织干燥、凝固、收缩,在失去导电性后氩离子气体即改变方向,避免深度损伤组织。氩流量产生的热凝固效应为侧向、轴向传导,可达病灶所有部位,通过氩离子形成高频气流,大范围灼烧肠化生黏膜造成黏膜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相关研究指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效果显著,可快速止血,且并发症少[4]。另有研究证实,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效果更好,一次性切除率高,安全可靠[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确切。

Barrett食管进展为食管癌与基因突变有关,其中p53基因突变与机体肿瘤发生关系密切。p53蛋白会影响凋亡基因转化及细胞周期改变,对肿瘤发生、进展有促进作用。有数据显示,食管癌患者p53蛋白呈高水平表达[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53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消除Barrett食管病灶黏膜。另外,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说明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给予奥美拉唑有助于预防术后复发。

综上,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确切,可降低p53蛋白水平,预防术后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奥美拉唑食管癌食管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